返回
首页 >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30 阅读3 页
论文助手微信号: bylw8com 论文客服QQ:3346581880

  三大城市群中,长三角的总体实力最强,其次是珠三角,京津唐地区最弱。长三角无疑为全国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的地区,人均GDP全国第一,开放度、创新能力名列前茅,基础扎实,发展潜力雄厚。

  (二)区域内江浙沪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城市规模比较。2003年,上海市以全国1%的人口、不足全国0.1%的土地面积,提供和创造了全国5.3%的国内生产总值和13.2%的外贸进出口额,人口和土地面积仅占长三角地区的17.6%和6.3%,而上述指标却占到长三角地区的27.4%和41.1%。

  2.经济状况比较。2003年,上海单位面积GDP产值为9857.8万元,约为江苏地区的5倍、浙江地区的7倍。而同期上海的财政收入远大于江苏和浙江。2003年,江苏地区8个城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0055.55亿元,占长三角的44.1%;浙江地区6个城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为6496.95亿元,占长三角的比重为28.5%,总量上低于江苏地区。江苏地区为每平方公里产出2077.3万元,高于浙江地区的`646.9万元。人均水平看,浙江地区的人均GDP为28094万元,高于江苏地区2602.5元。此外,上海的产业结构已开始呈三、二、一结构,而江浙两地的产业比重分别为7.7:52.9:39.4和9.1:53.4:37.5,均呈二、三、一结构。整体上看,很明显上海处于“领头羊”地位,是区域的核心城市。江浙两地区的经济实力相差不大,江苏地区略显优势。

  3.发展现状分析。长三角目前已形成以沪宁、沪杭、杭甬交通沿线为城市密集带,产业集中带和生产力发展主轴线的格局。初步形成沪宁、沪杭甬铁路沿线的产业轴、苏南临江产业轴和苏北沿江产业轴线,这些产业轴线也成为经济的扩散轴线,以沿铁路扩散最为重要。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分布呈“之”字型,恰好与主要交通线的“之”字型分布吻合。位于扩散轴线死角的舟山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南通、泰州和扬州虽 然沿江,与上海距离较近,但由于长江阻隔,接受上海辐射少,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三地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浙江与江苏的产业结构更是高度趋同,投资和生产分散,各地区不能发挥比较优势,重复建设导致生产能力闲置和资源的浪费,降低了整体经济效益。目前长三角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增速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总体上说与宏观调控、行业环境、原材料、用工等成本增加有关,但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有效转变,技术投入低、创新步伐慢,产品结构转换和升级滞后。

  (三)“十一五”时期长三角区域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预测

  1.“十五”时期长三角区域经济占我国经济总量比重的预测。从长三角GDP占全国GDP的比重可以看出,其时间序列具有明显的线形递增特性,因此,选择时间回归模型对长三角GDP占全国GDP的比重进行时间序列外推预测。由模型可以预测2005年长三角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为20.96%,到2010年GDP占全国的比重为25.05%.“十一五”长三角经济占我国经济总量的地位将会稳步提高,拉动作用也会相当明显。

  2.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未来五年,江浙将继续抓住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的机遇,提升产业水平并成为全球制造业高地,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一个有机分工的产业群落和良性的产业链,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产业集中和集聚的现象会更加明显,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种趋势也更需要上海成为世界性的市场和服务中心之一,服务功能越强,各城市越能获得持续发展。上海对内服务于一个庞大的城市群,使地域中的资源配置趋于优化,对外沟通世界经济,甚至起到国际经济中心的作用。

  三、“十一五”时期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

  长三角经济圈已处在向工业化中后期发展的阶段,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今后五年,城市化进程将明显加快。未来10年内,长三角必将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并有可能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经济示范区。通过高新技术对传统支柱产业的改造,一个世界性的新型制造业基地有望在此崛起。

  城际间轨道交通、杭州湾跨海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极大地促进内部各要素流动的通畅性和流通速度。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也将是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上海向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不断迈进,会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区域整体效益的全面提高。江浙两地将依托产业的分工不同,继续完善各自的产业链并加快外向型产业的发展。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