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艺术学毕业论文
2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艺术与美审美的关系探析

  自艺术作为单独的学科被划分出来,在历史上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被作为文化的象征,一种“美”的体现,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艺术与美审美的关系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艺术与美审美的关系探析

  但是不是所有的艺术作品都给人美的享受,也不是所有的艺术作品本身就代表着美,更甚至,许多作品无法达到美的共鸣,也就是我们通俗所说的“欣赏不了”.由此看来,艺术便不等同于美,那么,三者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1 艺术与美

  艺术首先存在于意象世界中,意象是艺术所能提供给人的最基本的东西,可以说,它的本质体现在意象世界,是一种人类活动的总称,包括这种活动本身及这种活动的产品。由于有意识的活动都是有目的性,艺术活动自然也是有目的。艺术最为核心的特点就是其目的在表达人的某种特定感受。凡是能够传达某种感受的人类活动多少总有些艺术的意味,我们可以称之为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人类活动。包含感性内容的人类传达活动,构成了艺术最为核心的特征之一。其次,艺术活动还有一种虚拟性特征就是与现实的疏离感。

  如前所说,大致可以将艺术活动的特征界定为一种“非概念”和“非功利”的情感体验与传达活动。这些特征对于确定一件作品的艺术性强弱来讲大体是适合的,但并非有了这些特征就一定是艺术品。从逻辑角度讲,也就是艺术这一人类活动的主要特征。

  然而古今中外关于美的定义也很多,却并没有一种普遍认可的观点。美,单作为一个汉字,《说文解字》里有这样的说法:“美,甘也。”这是美的本意。在中国古代,它可以解释为形貌好看,如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龚自珍《病梅馆记》。

  可以指理想的尽美也。-《论语》。也可以表达为好,其民愿,其俗美。-《荀子·王霸》。“美”代表着善,漂亮,赏心悦目。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美是理式”,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于“秩序、匀称与明确”.作为一个学科,美可以理解为是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康德相信,美绝非单一维度,而是多种属性的`审美文化过程,康德将艺术从传统文艺学的真实性或道德性的本质界定中解放出来,获得了审美活动的本质规定。

  一个审美判断既非单纯由审美对象的客观特征决定,也不是单纯由审美主体的心理特征就可以做出的,而是由二者构成的审美关系的具体状况决定的。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有可能会对同一对象美的是与否做出不同的判断。

  实际上,人类文明的早期,不管中国还是西方国家,美和艺术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科林伍德在总结西方美学史上“艺术”一词含义变迁的历史时说,“一直到17世纪,美学问题和美学概念才开始从关于技巧的概念或关于技艺的哲学中分离出来。到了18世纪后期,这种分离越来越明显,以至确定了优美艺术和实用艺术之间的区别;这里‘,优美的’艺术并不是指精细的或高度技能的艺术,而是指‘美的’艺术。”

  在古代“,艺术”很少作为一个词被使用。“艺”指“种植”,“术”指“技能、技术”.“艺”和“术”两个词结合,指现代具有“非功利”性质的艺术,显然是受了西方现代艺术观影响的。

  在具有审美含义的狭义艺术观念诞生之前,东西方文化都倾向于将艺术看作是非独立的、与人类的其他生产和技艺结合在一起的。把艺术规定为“美的艺术”,只是近代以来的事情。艺术与美之间的关系可以认为是,在由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构成的审美关系中,客体具有某些审美特征,主体则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念,当两者吻合时,主体便会做出肯定的判断,这也就是一个关于某物为“美”的判断。由此可见“,美”是一个存在于具体审美关系中的肯定性情感判断。

  2 艺术与审美

  作为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活动与成果,艺术与人类其他精神掌握世界的方式不同,它是以审美这一特殊的精神--实践方式来掌握世界的。例如,理论思维重点以抽象、概括理论方式探求世界本质,宗教以将人的精神依附于神秘外力的方式把握世界;艺术则通过审美创造和审美体验来实现人的生命价值追求、精神需要,从而展现人对世界的理解与把握。

 1 2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