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27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二)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实现理论具象化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建构完整的理论讲解体系以及教学研究体系。在应用型经济学专业中,学生的文科生比例和理科生比例约为1:1,学生的学习背景和数理分析能力都比较相似,有的国际金融文科生能力相对较弱,而学生在实际活动开展时,对于初级课程重视度不足,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没有建立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特别是针对一部分理论的推演过程以及公式的来历都缺乏认知,也就会导致学生无法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和教学节奏[1]。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课程结束时利用相应的案例进行知识点的集中梳理,能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进一步为学生创设和建构完整的知识脉络,保证教学构型和教学结构的有效性。学生通过相应的案例体会经济学检验机制和过程,从而减少知识脱节问题。

  (三)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实现教学相长

  在落实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模型时,教师借助案例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且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和教师建立更加有效的教学互动,确保教学模型和教学流程的完整度,教师只有建构更加系统化的教学机制和独立思考能力,才能更好地表达对于经济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利用案例分析机制,能在提高整体课堂效果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真正贯彻落实全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型,学生能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度,确保教学效果实现纵向和横向的多元化升级。

  三、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案例分析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案例分析融合过程方式单一

  尽管多数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需要结合案例分析进行系统化教学升级,但是,在实际讲解和项目融合过程中,教师只是利用简单的经济学案例进行教学模型展示,虽然能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对于计量模型相关指标的认知,却不能提升学生对于课程内涵的理解水平。教师在课堂中展示的教学软件更多倾向于案例分析,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操作模型,教师和学生无法建构完整的互动性学习理念,就会导致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才能提供简单的实践机会。学生的多数操作行为也只是对教师的硬性模仿,缺乏自主性,学生在对案例以及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案例的穿插往往只是讲解的形式,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突破,整体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案例分析的融合机制还是存在实践缺失、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正是由于教师的单一化教学,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无法建构动态化的教学模型,也不能有效内化计量经济学理论的知识和能力,相关学习效果也就缺乏实际的价值。

  (二)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案例分析融合过程资源有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课堂一般采取的是大班授课机制,因此,教师在实际讲解过程中,要结合经济学课题进行系统化分析。由于是大班授课,教师无法对学生的个性化反馈进行及时处理和应对,在课题讲解过程中,就会出现学生出现不同学习缺失和漏洞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到整体课程教学效果,也会导致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存在一定的偏差,相应的案例分析教学辅助机制也就无法发挥其真正的功效和优势。另外,在计量经济学理论讲解过程中,教师结合实际案例时对相应的教学资源没有进行集中处理,学生数量和资源结构之间的不匹配导致一部分学生只能自行实践,整体实践效果得不到有效保障[2]。

  (三)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案例分析融合过程结构简单

  对于计量经济学理论学习来说,要想提升整体教学结构和教学理念的完整度,就要针对实际问题进行集中处理,确保案例教学符合实际学习情况。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往往会使用教材中的案例,尽管具有本单元的针对性,但对于整个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来说,缺乏普遍性,数据和实践序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特别是在案例分析经济问题的过程中,只能利用单一化公式和推导过程,加之教材编著的时间和现实生活之间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是一味使用教材案例,就会出现与现实经济问题解决路径脱节的情况,甚至会出现一个案例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问题。


首页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136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