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实验探究
高等院校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实验探究
民族高等院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肩负着我国国土面积百分之六十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重任,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验与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实验与实践教学效果与社会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鉴于此,剖析了环境科学专业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及评价系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实验与实践教学独立设课,教学体系一体化以及实验教学手段多样化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科学;实验与实践课;教学改革
由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数据显示,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比例明显低于工科专业,大部分毕业生选择考研,这与我国当前对本科人才需求多偏重于工程应用型有关[1-2],但同时也和环境科学专业课程,特别是实验和实践课程设置有一定关系[3].在“关于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问卷”中,共调查了51所院校,包含985,211学校和其他本科、专科学校,在对本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情况一栏中,仅有7.5%的学生非常满意,认为一般和不满意的比例高达47%(未发表数据).对于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和实践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应用技术手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并且已有研究表明,增加实习教学时间比重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强化”[4].但从当前学生就业现状和已有调查结果来看,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验和实践课程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开展进一步的调整与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一、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实验及实践课程体系一般由课程实验、课程实践和毕业论文3部分组成.其中课程实验又分为基础课程实验和专业课程实验,基础课程实验多为普通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等;专业课程实验包括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环境土壤学和环境工程学等.课程实践不同于课程实验,其受地域限制较大,多数高校课程实践由学校统一安排,结合所开设的课程,地点以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各类化工厂为主,部分学校选择在野外参观实习,或在环保局和环境监测站等地实习.毕业论文实行导师制,按照双向选择,先由本专业教师结合科研项目,提出一些研究题目供学生选择,然后由教师最终确定所选学生名单,并和学生进一步交流、沟通,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
1.2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目标之一体现为“重实践,强能力”,现有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但是从学生的调查反馈结果看,环境科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结合部分高校环境科学本科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设置,初步剖析目前该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专业实验课程内容的选取缺乏统一安排,导致课程实验的连续性和衔接性不够,甚至不同的课程实验会存在重复[5].如环境监测课程会全面介绍环境样品的采集、保存、制备、预处理方法及一些基础指标测定等(水样pH和COD的测定,土壤中一些金属元素的测定),但在环境土壤学课程实验中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水体的污染和防治课程中COD的测定,仍以其为重点实验内容.不同任课教师间若不能及时沟通,就会造成学生多次重复基础实验,从而影响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每门课的课时有限,重复的基础性实验占用了大量课时后,就会造成综合性、研究性和自选式实验没有足够时间开展.
(2)在专业课程实验中,验证性实验比例偏高,而综合性、研究性及自选式的实验偏少.验证性实验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巩固环境科学类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是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实验仪器使用、操作和实验步骤的熟练程度,使学生对实验过程具备初步的认知.但此类实验开设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不能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因此,应该增加一些综合性、研究性或自选式实验,从而丰富学生的实验课学习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