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踝关节本体感觉的训练方法
目前本体感觉的训练方法有:针对踝关节的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训练法,PRO-KIN平衡仪训练,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平衡板训练,半蹲抛接球训练,正常步态训练,步行灵活性训练,阶梯训练,康复体操,运动疗法,中草药疗法,针灸,按摩,Biodex等速测试仪,移动式平板训练,表象训练,生物反馈,迷你蹦床,平衡气垫、Thera-band平衡垫及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进行本体感觉强化训练。
针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康复训练,国外报道多采用平衡球或平衡盘上训练、单脚起跳落地训练、Biodex上的肌力及本体感觉训练等,多数研究都取得了显着改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而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中的节律性稳定和慢逆转保持来治疗关节不稳定,可以增加本体感觉性反应、患者的稳定性和协调功能。
解东风等研究发现肌力训练和关节松动术仅可恢复小部分本体感觉,而大部分本体感觉恢复仍需进行特殊的康复训练。该研究对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再应用等张组合、拮抗肌反转及保持-放松等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Thera-band平衡垫、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等本体感觉强化训练方法,发现其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有效地强化了膝关节的控制能力和平衡功能。黄小静等研究发现利用动态姿态平衡仪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平衡功能训练比传统训练方法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Eils等对20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进行每周1次的康复训练,包括热身、在移动平台上单腿站立、利用弹力带进行外展练习,并在气垫、倾斜板、水平(和垂直)移动平台、Bio-dex稳定系统等装置或仪器上进行单腿和双腿的平衡训练,每个项目20min,6周后发现受试者姿势晃动明显改善,并且腓骨肌反应时间显着缩短。马燕红等发现通过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进行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平衡板训练、固定自行车练习、单腿半蹲、步行灵活性训练、慢跑)可以促进下肢功能的康复。潘化平等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负荷控制的本体感觉训练也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平衡功能。Sekir等研究证实等速训练可有效提高踝关节不稳运动员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韩肖华等经实验发现,移动式平板训练能改善踝关节扭伤后受损的本体感觉。其训练内容包括直线单足控制、斜线单足控制、圆周单足控制、蛇形单足控制和混合轨迹单足控制等。
徐华平等通过对40例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PRO-KIN平衡仪训练,发现对踝关节损伤实施系统、合理的康复治疗计划,能使关节功能障碍降到最低限度。此外,表象训练和本体感觉也有着密切联系,它可使以前建立的神经反射得以强化。Zhu等研究发现,电针能明显改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运动员的踝关节本体感觉,且优于常规理疗。Smith等通过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逐渐增加负荷的肌肉力量训练后发现,该训练对患者踝关节本体感觉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此外,Xu等对老年人进行了为期16周的太极拳训练,发现视觉控制下的姿势控制和膝关节的本体感觉有了明显提高,但是踝关节的本体感觉却没有显着的提高,该作者认为可能是由于锻炼时间过短所致。陈丽霞等研究发现,本体感觉训练在预防血友病儿童再次出血和减少出血次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指出儿童血友病患者应该坚持进行长期的、规律性的治疗性训练,以保持本体感觉功能,预防和减少下肢关节的出血。Lephart等研究表明,关节在损伤或异常状态下神经-肌肉反馈机制被打断,如果本体感觉在实施康复治疗程序早期建立,如外科干预或康复训练可得以部分甚至完全重建和恢复。
3小结
踝本体感觉训练可以提高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增强对躯体正常姿势的维持能力;同时动作的控制与准确性也增强,还可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促进关节损伤的恢复,且对其他疾病也有良好影响,故以后应加大对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方法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邱卓钢.本体感觉与软组织损伤的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5):295-296.
[2]朱启操.表面肌电图技术对本体感觉评估的实验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33-34.
[3]王坤,.4周PNF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