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临床医学教学的要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临床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改革:重新建设和临床课程体系的调整、教学时间压缩理论,实习前强化教育,试用时间增加旋转建立和完善操作技能,评价体系。实践证明,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基础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传统的临床医学教育已经渐渐显露出弊端,培养的医学人才也难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在2011年12月的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中就指明了我国医学教育的改革方向,提出“要通过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来培养卓越医学人才”。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中,也相应的提出了“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探索适应国家医疗体制改革需要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自此就围绕如何改革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卓越医学人才的大讨论也在全国上下拉开序幕。本文从实际问题引入,就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临床教学模式改革为例,讨论临床医学教学改革问题。
一、传统临床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结构不合理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的课程内容也在不断的增加。但经过调研相关医学院,绝大多数学院的课程设计依旧是基础、临床、实习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理论学习的科目如大学英语,体育、生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用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医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等传统学科占用课时比例非常大,平均可达四五十门,学时平均三千多个,学科门类非常之多。
由于我国历来的教育习惯和传统的思想模式,目前的我国大多数医学教育仍采用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学生学习被动,教师教授枯燥,几乎没有什么有效的师生沟通与问答,有的只是书中知识点的讲授与被动的接受知识来应付考试,学生难以真正学到知识,自主思考和创新意识难以培养。
同时,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学时导致以传统的书本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不得不缩减实验操作课程的安排,实践操作课所占总课时的比例不足五分之一。课程之间的设置虽然有从易到难的梯度顺序,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较少,各部分联系并不十分紧密,学生在学习中仅能“各个击破”,没有系统的课程体系学习。
(二)人文教育欠缺
让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一方面是医术的研习,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医德的培养。而之前的医学教育恰恰在这方面缺失严重,人文教育欠缺。当前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医患纠纷严重。这一方面与一些品德不高的患者家属有关,也有一方面的原因是由于医生的人文关怀欠缺,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只考虑到患者的疾病如何治愈而忽视了患者的感受,认为针对的对象是疾病。
医学应当更多的强调人文关怀,救死扶伤更多的是减少患者的痛苦,而不是为了治好患者而忽视了患者的感受。这个问题的一大原因就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缺乏实际临床实习。医学从来都不是一门简单的自然科学,不能像数学物理一样,学习期间仅仅面对冰冷的'课本,这样根本无法换位思考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不能感同身受患者的痛苦。
仅仅从书中,老师的讲解中,电脑屏幕的图片上学到的知识,是无法学习到真正的人文关怀的。医者医治病人的身体,更有义务医治病人的心理,医学应当是蕴含着博爱与人文科学的学科。单单靠简单的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医学专业知识无法解决患者的心理阴影,更要切身的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而这只有亲身经历了,见过了患者真切的痛苦,才能真实的做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三)缺乏实践能力
学生在校学习四五十门专业基础课,多于五分之四的时间在教室里学习,这样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实践操作时间被大大的压缩,平均到每位学生的操作实践机会则少之又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更不用说临床医学这门实践的学科了。我们不能只培养会考试会背书的医师,更多的走向社会的学生应该是能操作,敢操作,会操作的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