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本科毕业论文
22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一)民族音乐教育的情感体验价值

  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方式方法主要以民族音乐审美为核心内容。民族音乐反映了音乐所在民族的生活习俗、经济生产、文化特色以及思想情感等众多方面的内容,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民族音乐教育可令高校学生的情操受到音乐的陶冶,品位得到提高,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因此,具有独特的情感体验价值。

  (二)民族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承价值

  民族音乐伴随着民族的历史产生并发展,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基于此,民族音乐有其自身的文化内涵、风格特点、表达方式以及演变过程,其文化中包含了深厚的民族情结,尤其是其中具有教育意义的民族音乐题材,在开展过程中,可有效宣扬爱国主义情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因此,民族音乐教育具有较大的'文化传承价值。

  (三)民族音乐教育的社会交往价值

  在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对音乐的社会交往价值的重视程度较高。如,在我国广大的少数民族生活聚居区中,部分民族乐器作为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种社会交际活动中,促进了人们的交流与沟通[1]。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音乐传承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民族音乐教育缺乏正确认知

  自我国建立现代教育后,在音乐方面以西方音乐模式为基础建立了我国的音乐教育体制。因此,我国高校的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时,受西方“音乐中心论”的影响较大,对西洋乐的学习较多,但对于我国本民族的传统音乐的学习则较少,导致音乐教师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知之甚少,往往以西方的视角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形式与内涵加以解释,此举极为不妥。另外,我国的教育始终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本身没有错误,但教育割裂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缺少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继承。若无继承,何来发展?因此,该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二)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积极性较差

  依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学生中对我国传统民族83音乐较为热爱的学生仅占10%,通俗歌曲占比55%,而35%占比为其他类型的歌曲。又有相关数据是对高校学生对乐器热爱程度的调查,其中热爱民族乐器的仅占10%,通俗乐器占比65%,其他25%为外国乐器与其他乐器的占比。由此可见,我国在民族音乐教育上存在缺少对传统民族乐的继承的严重问题,民族音乐的继承性较差,导致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与喜好上普遍对民族音乐缺少学习的积极性,更无法实现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因此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工作成为当前音乐教育中的重要问题。

  (三)对有关民族音乐内容的教材资源开发不够

  当前阶段,我国许多高校的民族音乐教材的内容不够新颖,过于老套,亟待改革与完善。教材的更新换代速度较为缓慢,教材内容老套陈旧,所选音乐作品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导致学生在理解与接受上较为困难。此外,许多高校对民族音乐教育存在忽视本地区民族音乐以及未能有效利用本地区音乐文化资源的问题,需要高校做出音乐上的革新,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传承发展对策

  (一)建立民族音乐教育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音乐教师在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时,往往采用西方的音乐教育体制进行对民族音乐的教学,该模式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教育体制的发展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当前阶段的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多以西洋乐作为课程的主体内容,导致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机制迟迟得不到建立,更难提及民族音乐的发展。高校音乐教育中未能体现出音乐教育的民族性,阻碍了高校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不利于我国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基于此,高校音乐教育应做出必要的改革举措,可通过与外校进行协商的办法提出合作开展建设民族音乐教育机制的方针政策,令大量的汉民族以及少数民族音乐走进高校的音乐课堂中。在建设该机制之前,高校的音乐带头人应明确建设该机制的目的,旨在通过该机制的建立达到民族音乐文化推陈出新的目的。因此,要分清民族音乐与外来音乐的关系,在民族音乐教育机制中,应以汉民族及广大少数民族的音乐为教材的主体内容,西洋音乐应居次要地位,在音乐改制的道路上,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实现音乐教育上的中西结合,既能有效突出音乐民族性,又能吸收西洋乐中的积极合理成分作为民族音乐茁壮成长的养料,用以丰富并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文化。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