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中已不能说只是具有当代性或当代状况,而是根本上就得说当代审美文化,以此才能强调出它的革命性转换的意义。那么由上述简略的文化根源上的阐释,我们可以初步明确这一革命性转换对干美学研究上的震撼力。从更根本的性质上说,我们很难指出这一美学范式上转换的学科价值如何,即我们不能说该转换是对此前的亚理斯多德的美学理论,或者是对近代有深远影响的康德理论、黑格尔理论的推迸,因为这一转换已相当于是改弦更张,重新开发新的天地哦们更不能说该种转换的理论比经典美学的系统更为先进,毕竟经典美学巳融入了过去的整个文化传统之中,经受了的,并且在文艺创作中也发挥了重大影响。反观当代审美研究则不仅没有如此深厚的根基,而且它基本上只是美学家对当代审美问题作出的一些理论反应而已,很难就此给予它一种有份量的评价。;
审美文化研究中有当代情结,这在上文已经指明,它的意义不只在理论史上已有的座座丰碑中再树立一座新的丰碑,而是在于密切跟踪并反映出当代新的变化态势。在社会正面临文化转型的过程时,这一以注视当代新变为宗旨的研究立场是必须的。反过来说,“丰碑”之类本身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它再辉煌也只能是面对历史。而这种跟踪新变的理论建树不是意在树立丰碑,它面对的是现实,并也以此来标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论审美文化中的当代情结
审美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项,论审美文化中的当代情结。当前社会正面临着一个文化转型,如从文化转型的过程来看审美文化这一子项,那么它不过是转型过程的一个方面,然而当我们从具体的文艺创作和接受等状况来审视,则当前审美文化的转型就不只是以一种变化可以说明的,在某种意义上它经历了一次革命,以至于当人们要言说它时,已不能简单地以审美文化中的当代状况来描述,而必须称之为当代审美文化了。
在启用“当代”这一术语时,它的涵义是指当前的时代,当下的、现时的状况之义,那么,审美文化必冠以“当代”来言说它的存在状况,根本上还在于它确有其自身的特殊内涵。如果我们结合到文学的情形来言说,则其特殊性在具体的“创作/传播”过程中有下述表现。
作家创作的准备阶段是一个难以定性的过程。他对自己某一写作计划的酝酿、构思算是创作的准备阶段;他对生掐自觉的或不自觉的体验,他平时的阅读、交友,他平时与写作无直接关联的阅历,都可能对日后的创作产生这样那样、或隐或显的影响,我们将这些可能会影响到具体创作的过程都称之为创作的准备阶段。
在创作的准备阶段中,创作者是生活在一个由多种话语交织的“场”之内,或者换句话说,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在由各种社会关系交织的网络中被定位的,因此人所感受到的信息就是由这多个方面而来,就此而言,过去与现在并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但过去时代人们的社会关系是更倚重家族血缘的关系、宗教伦理的关系、政洽权利的关系等,而在今天则可能是新的关系在起作用,诸如在各种传媒的宣传中,有“车到山前必有路甫路必有丰田车”、“海尔,真诚到永远”、“星期日哪里去,仟村百货购物去”等。在这里,商业广告主要是在树立其品牌的知名度。
我们看到的“真诚到永远”是对受众作为消费者的宽慰,可是“永远”更是在表达该产业集团将长久不衰的信念,从而使其牢靠感扎根在受众心目中,而这一意识是商品在商战中致胜的砝码。仟村百货是一家跨省的商业集团,在若干大都市建立了营销点,它的广告词以一种对话体来表达,仿佛是市民们家居生活的一个片断。作为百货营销企业,它的商点在装修方面追求档次,可在广告上又以土气的“赶集”来说,这其实是在投合人们的一种心理,即人们既要追新逐异,同时也对逝去的一种生活方式(诸如在乡村仍沿续的“赶集”式交易方式)有一种回顾和眷念,结果就是使人既感到它有档次,又感到它有几分温馨,在广告话语满足受众心理的同时,也就为其日后的销售服务工作奠定一个基础。而丰田的广告更是早已家喻户晓,已成为广告词中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