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重症医学是涉及伦理、法律、经济、宗教、沟通等的交叉学科
重症医学科医生经常要面对一些非正常的医疗问题,因为重症医学科室经常会面对一些临终患者以及放弃最后治疗的患者,以及长期需要呼吸机治疗的患者,一些脑死亡的患者。面对这些患者时重症医学科医师往往要具备其他一些学科的知识与索养,例如哲学,伦理学,沟通学,法律以及经济等多学科的知识,只有具备了这些学科的知识以及经验,才能真正应对重症医学科出现的各种事件。在这些学科之中,哲学则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因为它决定了整个治疗过程的好坏适当与否,从哲学角度去考虑问题可以使医师更多的从患者本身出发而不仅仅从疾病本身出发,从而使临床治疗能够回到人性化的一面,这也是医生治疗的最高境界。另外,哲学还能综合的考虑其他的一些问题,使医师在治疗和诊断时开阔视野,不仅仅停留在致病救人的层面,还考虑到各个方面的问题,包括亲情,经济学方面,使整个治疗过程更加的合理化,使患者能够更加配合治疗。
对于很多临终患者和濒死患者,医生往往是束手无策的,即使是使用了最先进的救助仪器,反而会使患者承受更多的痛苦和折磨,也会对患者的精神和最后的尊严造成摧残,导致患者最终死亡时失去了尊严或者死亡的品质打了折扣。其实,对于这类患者来讲,大部分需要的是一些心理方面的支持与陪伴,以及一些亲情的安慰,从抚慰的角度尽可能的减少患者的痛苦,保持患者的尊严。而对于大部分家属来讲,并不明白这一点,往往是尽最大程度的去抢救,但是患者已经不具有根家属沟通的能力,这是就需要医生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具备其他软学科的知识,通过哲学细想和传统的思想去安慰患者家属。希波克拉底的警言就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因此,有时候并不是去仅仅治愈患者的疾病,而是要从患者的精神角度出发,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好患者的最终尊严,真正达到医者人心的目的。
4、高科技带来的“双刃剑”效应需要哲学思维指导应对
高科室“技术”的不断发展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方便与惊喜,在医学上也是如此,但是其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的不当,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结果。
例如,各种监测手段如今是应用的非常广泛,甚至是到了泛滥的地步,虽然给我们带来了更为精准的检查结果,但是由于其毕竟是机器,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伪信息,并且也会导致医生临床诊断能力的下降以及增加了治疗费用,降低了医院的人性化气息。仪器对于我们的诊断来说是一种辅助,我们永远不能脱离了医生自身的诊断与检查,如果仅仅依靠仪器的数据结果,对于我们的治疗时非常危险的。因此,我们要重新回归到临床上来,回到运用基本功诊疗上来,最终使医院的治疗过程充满人文气息。
真理向前一小步就可能是谬误,因此,对于任何技术手段也是如此,往往在一定的范围内是适用的,可行的,而超出了这个范围则会变成副作用,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因此,在应用各种仪器和技术时一定要把握好度,过度就不好了。例如:ALI/ ARDS机械通气治疗中PEEP正确设置可提高救治成功率,否则应用不当则会增加颅内压、减少静脉回流、降低心排血量,还可增加肺水肿形成和死腔、肺容量和肺牵张,造成进一步的肺损伤和气压伤;临床试验中确定何为最佳PEEP水平是ALI/ ARDS机械通气中仍未解决的难题,因此,对于这个最佳的治疗水平,应该是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言的,而不应该是一个固定的值或水平。
美国的爱德华·特纳在《技术的报复》一书中回顾降到,技术愈加的复杂,愈加的庞大,那么产生的副作用的可能性就越大,造成不良事故的概率就越高。同样,在重症医学科这个聚集了大量的技术以及设备的条件下,如果使用不当是很可能造成各种不良的问题发生,这些也逐渐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仅美国一个国家一年内,重症医学科的威胁生命的事件就接近15万起。同时在应用仪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医生往往只关注仪器或者技术本身,而完全忘记了救治的对象人的存在,患者成为了一个单纯的对象,没有需求,没有情感,没有痛苦,医生们也早已把精神力量对于疾病的救助抛到了脑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由于我们生活的机械化的进度加快,我们生活的非人性化过程也大大加快,这是科学发展带来的很大一个弊端,而这种弊端迄今为止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对于重症医学科来讲,这样的提示也是对该学科狠狠的敲响了警钟,期望我们的发展不要忘了我们的人文关怀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