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哲学毕业论文
4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第二层含义:

  不依存一个主体。不依存的意思是实体必须具有独立实在性,不能像其他范畴一样要依存于其他主体而存在。比如“红色”这个属性,一定要依存于一个东西我们才知道红色这个概念。“草莓是红色的”,我们通过草莓这个物体才知道红色,红色本身是不能独立存在的。

  那么要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才能叫“实体”,既不能述说别的主体,同时也不依存于别的主体。那这个“实体”是什么呢?只能是个别的物体了,比如个别的人“李雷”“李明”等、个别的动物“这匹马”“这条狗”等。可以说,亚里士多德这个定义下得非常精准严密,不会产生歧义。万事万物中,但凡具有这种特点的都是“实体”。

  回顾之前的内容,柏拉图理念论中的“理念”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已经不能称为实体了。柏拉图的“理念”是可以述说其他事物的,被理念分有的一个个具体的事物,才是亚里士多德说的实体。一个强调抽象的理念成为实在,一个强调具体的事物成为实在。可以说,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是和柏拉图的理念论背道而驰的。

  但亚里士多德又不是完全批判他的老师柏拉图,很快他又回到了柏拉图的立场,他虽然强调个别事物是实体,但他也强调属性的概念,他认为个别事物是第一实体,而属性概念是第二实体。比如说“人”这个概念,当然不同于个别的李雷那样具体,但同样也是一个实体。

  第一实体有哪些特征?

  第一,实体是具体的。个别的事物和个别的人,如李雷、苏格拉底等这些都是实体。

  第二,实体不同于属性。比如“胖”这个属性的反面是“瘦”,但是你说具体的人“李雷”就没有一个与“李雷”相反的东西存在。

  第三,实体是没有程度上的差别的。没有“谁比谁更是一个什么东西”这种说法,比如不能说“李雷比韩梅梅更是一个人”。

  第四,实体是变中不变。比如,李雷是在不断成长的,从小长大,从年轻到衰老,这是在变化的,但是不变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李雷,他作为一个实体承载着自身属性的各种变化。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 篇3

  【实体的定义】

  “实体,在最严格、最原始、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既不述说一个主体,也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东西。”

  ①“不述说一个主体”指实体不能再一个陈述句里作为谓词来述说主词。

  “不依存于一个主体”指实体具有独立存在的特点。它不同于属性,后者只能依附于某个主体而存在。

  用来述说主体的东西或者是种属概念,或者是属性。而被述说者只能是具体的个别事物。

  他把这些既不述说、也不依存于其他主体的具体的个别事物称为“第一实体”,它们构成了支撑一切其他事物的最后的载体和绝对的主体。

  【实体的特点】

  实体的特点是,①实体是具体、个别的东西,而非普遍抽象的。实体没有相反的东西。③实体没有程度差别。④实体是变中之不变。实体的属性可以变化,但实体却是自身同一的。

  上述特点是从语言语法中引出来的,他相信语言的逻格斯和存在的事物有相同的结构。本体论和逻辑学密切相关。

  【第二实体】

  亚里士多德又提出“第二实体”的概念,即逻辑上的“种”和“属”。

  第二实体不具有“不述说一个主体”的特点,但具有“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特点。因此第一实体比第二实体更是实体。

  但是把种属当成“实体”必然会导致把所有抽象概念当成实体这一逻辑后果,这样的观点,部分地回到了柏拉图的理念论。差别在于亚氏把个别事物和理念都看作实体,而柏拉图把理念当实体,而个别事物介于存在和非存在之间。

  【影响】

  由于他的第一实体理论开始就包含着矛盾,后世形而上学一直存在普遍主义和个体主义、本质主义和存在主义之间的不同倾向,实在论和唯名论的争论与此也有关。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 篇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