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6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这样,无为而治的治理实际上构成了这样一个闭合圈:由无为到无不为再到无为模式。其中,无为而治的出发点是用人,正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用人则是组织队伍,人不仅是具体工作的执行者,做好用人工作,也就是把工作措施具体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即“君不善将兵,但善将将” 。在此过程中,治理者本身的工作素质影响是无处不在的,能将劣势防于未然,将上风大为发扬,即所谓的“四两拨千斤”。最后治理者通过考核评价施以控制,扶正纠偏,审阅最初的规划及运行过程,从而开始新的循环。

  2.1.2 “顺其”

  “顺其自然”即“道法自然”,它可以理解为“道性自然”,其原则是老子从万物中出来的体现“道”的精神,它是人们行为的依据,是人们要遵循的养生原则,反映了老子对客观世界的独特熟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告诫人们做事的道理,要求人们在养生活动中要顺其自然,也就是指人们做任何事情要遵循客观。所以老子以为应该效法大道、顺应万物的自然属性。顺应自然,才能让万物自由安闲地,发挥各自的特点,达到“无不为”的境界。

  道家思想中的人的本性是一种与自然牢牢联系在一起的,人的内驱力能量类似于“水”的特性,可依附一切而又无所不在、无处不至。在治理中,每个职工都有各自的特长和短处,领导者可对其加以引导,让其充分活动,顺应其自然本性。通过领导者的正确引导,按照不同职工的特点进行分工合作、扬长避短,才能够激发每一位职工对企业的热爱之情,发挥其特长,使企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2.1.3 “理身理国”

  自先秦以来,道家和道教各派就有相当丰富的“理(治)身理(治)国”思想。“理(治)身理(治)国”观是以“身国同道”原则为基本内涵的,其意义如同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含义。老子的“身国同道”就是“推天道以明人事”,他力图将自然之天道当作个体(身)安身立命及制度(国)建构之基础。在老子看来,常道是道之体,体现道的虚无和因应变化于无为的本然状态(“道法自然”);可道之道是道之用,是道的“可为之、可执之”的非常状态。“身国相拟”,在确立治身理国的本体依据和实践原则的同时,老子亦将身国相比为功能相似的系统:“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信天下”。就身国关系论而言,国本质上是身(个体生命)的外在化和社会化的表现。二者都是或处于常态或处于异化状态下的生命共同体。贵身、爱身喻示了合乎自然的生命形态的张扬,以此对生命的至爱推及于天下,天下自然呈现出清明、净化的生态。故“理国”的实质是对“理身”的模拟,“理(治)身理(治)国”观充分体现了道家和道教各派对个体生命及其生存状态的深度的人文关注。

  道家的理(治)身理(治)国观所包含的“身国同道”、“身国相拟”原则,后为道教所发展。东汉《太平经》从元气说出发,主张理(治)身(重命养躯和养性)重在养中和之气,理(治)身的法则可以作为治理国家的宝器,将养生学及内丹学之修炼法则作为政治领域的治理法式,把这些思想用于企业治理中,有助于企业制度的完善和建设,对于建立式的现代企业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2.2 负面

  2.2.1 “小国寡民”

  “使有十百人之器而勿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船车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看,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观就是老子的理想王国。在这近乎原始的封闭的社会里,人们回回自然,固然清贫简陋,却安居乐业,其乐融融。可见,这只是一幅建立在寡欲、节欲基础上的理想社会的空想图景。假如把这作为现实政策付诸实施于现代企业治理当中,就很难避免限制和压抑人民的欲看,到头来只能是不利于商品经济的良性循环,限制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2.2.2 “黜奢崇俭,否定消费”

  老子主张“是以圣人往甚、往大、往奢” 观,提倡俭朴反对浮华,要求“见素抱朴”。在老子看来,俭朴的生活符合自然法则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尽管俭朴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但从消费的观点来看,消费作为商品经济循环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假如限制了商品的消费,其结果必然是导致商品经济的恶性循环,从而限制企业的发展,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