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的公共事业部门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却未对制度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进行论证,未收集制度执行过程当中各种反馈信息,也未采取有效的方式来完善制度体系。这就导致了现行制度和实际的新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工作存在严重的不匹配现象,无法起到制度的指导、约束、督促、规范的作用。部分新农村地区的监督机制较为陈旧,或根本没有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无法对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管,部分管理人员客户受到自身利益的驱使会做出一些危害公共利益的行为。管理机构或者部门的权利将会被扩大,从而使实际的管理工作存在无序化和随意化的现象。
三、新农村公共事业管理的有效模式
(一)提升相关人员素质
新农村地区需利用传统的广播、宣传栏、报刊,与QQ、微信、微博、网站等进行有机组合,深入进行新农村公共事业管理的教育和宣传,使相关人员能树立全新的公共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还可聘请在新农村公共事业管理领域具有突出成就的专家和学者到本地区担任管理顾问,利用"线上+线下"的模式进行专业管理人才的招聘,或单独的开设公共管理人才的长期招聘通道,也可和本地区优秀的院校和高校进行合作,以便于能够获取更多优秀复合型人才。对招聘的人才要进行全方面的考核,科学的进行新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岗前培训设置,以确保每个管理人员都具备资格和能力。针对现有管理人员,可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的管理学原理、社会学、管理学开发与管理、社会调查与方法、计划生育管理、公共政策、公共经济学、行政法学、非政府组织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文教事业管理等有关的项目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全面渗透党风廉政、职业精神、岗位素养、思想品质等有关的内容。引导管理人员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层次来进行选择。在保证各环节的公共事业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情况之下,适当的提高工作人员的薪资福利和社会待遇,以此来吸引更多优秀的工作人员投身到偏远地区的公共管理事业当中。
(二)引进信息管理方法
政府相关部门可根据实际的新农村建设和公共事业管理需求来增加财力投入,引导新农村地区利用网络和社会的方式来进行集资,有效提升资金储备,并根据现有的管理需求增加一些用于公共事业管理的设备和仪器。充分的将信息技术和交通通讯、人畜饮水、安全系统、金融系统、气象开发、新兴技术应用、再教育、农技培训、新品种试验与推行、经营管理、农机应用等领域进行有机组合,了解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明确提供不同服务的主体,推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和农民使用需求的全新产品。引导农民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完成公共信息管理,并在政府的管理体系当中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软件。快速的进行海量信息的搜集和获取,根据实际需求来对进行分类、整理、评估、归纳,将其储存在基于云存储技术的数据中心或电子信息数据库当中。政府部门和商务管理人员可利用网络平台来公开一些公共事业管理的事项,通过追踪报道的方式来使更多的农民了解公共事业管理对自身切身利益所造成的影响,使其能积极的配合相关工作的开展。也可和参与管理的其他单位机构进行有效合作,构建具有较强多元性、信息性、创新性、区域性的网络信息系统,当其他参与新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主体需查阅相关信息时,可通过密码登录和权限认证的方式来进行获取,并在相应的范围之内进行重要信息的传输与共享。这样不仅能够避免各公共事业管理主体重复收集信息和资讯的现象出现,同时也能全面提升公共事业管理过程当中的信息利用效率和价值。
(三)制定全新监管制度
在新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中,相关人员必须要了解与之有关的过程和法律法规,从当下的管理现状出发,对各阶段和各时期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科学预测,从不同的维度和层次入手来完善现有的监管制度。可积极的引入分层管理制,由上至下的进行公共管理事务的划分,根据各阶段的工作开展情况对任务进行有效的调整,以确保各主体能够更好的达成公共事业管理的阶段性目标。也可推行岗位责任制,将实际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工作人员头上,使每个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都能够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容、职责。也可对现有的监督制度进行完善,充分了解各管理部门和政府部门的运行状态,有效的引进合作共治的观念,要求参与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共同选举优秀人才来成立监督管理小组。通过制度确定和明确规定的方式,确定监督管理小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让其利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对各环节的新农村公共事业管理进行动态化的监督,以便于能够快速的定位问题点和风险点,并根据制度要求来进行解决和控制。而针对一些违法相关操作和要求的人员,则需根据情节轻重来进行追责、批评、教育、罚款、解聘、换岗等的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