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深刻的社会内容,而只是某种情绪的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难对乐曲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而只能凭借音响感知和对作者总的创作个性和风格的把握来体验乐曲的感情。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对于绝大多数音乐欣赏者来说。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更多地还是以感受性的直观形式进行的。像通常所说,欣赏者是处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理状态之中,更何况音乐中所表达的感情,在很多情况下的确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呢!这样判断一个欣赏者是否能够借助于某种概念把体验到的感情表达出来,而是要看欣赏者是否对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真正从内心里有所体验,欣赏者的感情是否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进行而起伏、变化,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就可以说是对音乐中所表现的感受情有所体验了。当然,我们这样说也并不是否认理解认识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重要作用,而是要说明,这种理解认识只有融注于感受性的体验之中,才能真正有助于音乐欣赏。当我们欣赏音乐,不是故作清高地去听音乐会,而是把自己融入音乐——如果是电影插曲,就顺着故事情节;如果是歌曲就,就顺着旋律与歌词。
俄罗斯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谢洛夫说:“如果人心灵中所发生的一切都可以用语言来表达,世界上就不会有音乐。”可以说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人内心深处思想的自述,是一种情感的独白,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体验的各种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并在我们内心引起强烈的共鸣。
音乐是情感的语言,情感是音乐的灵魂。
参考文献:
[1]刘健.论音乐与情感[J].《艺海》,2007年第二期
[2]张进.音乐与情感——通读《论音乐的美》后的感想[J].《科技信息》,2007年第11期
[3]王国良.浅谈音乐与情感的表达[J].《许昌学院学报》,2007年第26卷第4期
[4]王双杰.音乐与情感的关系[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9月第26卷第3期
关于音乐的论文篇二:大学音乐论文(关于中国古典音乐)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
——关于中国古代音乐
关键字: 古代音乐、《牡丹亭》、《广陵散》、《高山流水》
摘要:这篇论文主要跟大家谈了谈中国古代的一些优秀音乐作品,有元曲,如《牡丹亭》,也有古琴曲,如《高山流水》、《广陵散》。这些古曲都有一些共同特征,如幽微细密的情感的传递,意境深远,具有道家色彩的隐逸思想等,通过这些古曲我们可以与千年前的文人雅士共通情感,好似把酒邀明月一般,享受千年的诗意。
提到古典音乐,大家可能会想到一个词—严肃音乐,一直以来,我也是抱着这种思想,对古典音乐只是些感性认识,比较肤浅。可是这学期,我上了大学音乐鉴赏的选修课,抱着欣赏与学习的态度,通过每节课欣赏古典音乐,我渐渐对古典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情感。我发现古典音乐与我之前感觉的完全不一样,它是完美,优秀,经典的。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在大学音乐鉴赏课上,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汤显祖老先生在其《牡丹亭》中所写到的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也正是这句话让我对中国古代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类需要情感交流,试想一个几百年前的文人跟你有着同样的感受,你们通过一首曲子就可以进行心灵交流,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啊。所以,在这里我想说说我认为值得一听的几首古代曲子,以此谈谈中国古代音乐。
首先不得不谈的当然是《牡丹亭》。《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程頣、程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反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整首曲子听完后,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那种幽微细密的情感的传递,还有就是其意境深远,这或许是所有中国古代音乐的共同特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