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建筑学论文
22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摘要: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旧房的改造是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之一。旧房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功能、安全、配套设施等方面欠缺,并且数量大、范围广。当今城市也面临着的资源匮乏、环境恶化、土地紧缺等城市病。中国建筑风水,强调和谐思想,崇尚的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在改造中引入风水的原则,给城区旧房改造带来新的思路。

  关键词:旧房改造;风水;和谐性;资源紧缺

  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业成为国家支柱行业,大批量的新生建筑占据了城市,却少有人关注城市中老旧房屋的改造。城市规模的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对外的扩大和对内的优化,即向城市郊区、外部新建城区和城市内部危旧房的改造更新。国内在城市旧房改造更新方面研究起步较晚,并未达到较高水平。在国外,如英国,泰晤士河旁的上世纪 80 年代旧工业区满足不了新兴城市的审美观,英国并未将这部分老建筑推倒重建,而是加以改造升级,打造成了世界闻名的泰晤士河旅游区,成为旧房改造的成功案例。旧房改造不能照搬照套,应当形成中国的独特风格,而我们老祖宗通过经验、观察总结出来的建筑风水是最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城市建设理论,体现的是人与居住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风水强调的是人们如何合理利用环境营造舒适环境,在改造中尊重自然规律,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居住与生态环境。这套理论思想并未广泛使用到旧房改造当中。

  1、旧房改造现状

  据国家颁布的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普通房屋和构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在现实中,由于企业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我国普通房屋的平均寿命仅不到 30 年。不少城市对旧房的改造维修并不重视,一味的推倒重建,造成了很多的“短命楼”,不符合当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除了旧房的“多”和“广”,部分房屋不具备整体拆迁的条件,并未达到使用设计年限,经过维修、改造后的旧房仍然可以发挥其价值。本文研究对象界定: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符合《房屋质量检测规程》(DG/TJ 08-79-2008)、建成据今有超过 15 年、住户愿意参与改造的旧房。

  旧房是城市发展演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和文化的体现者。旧房多保留原来的建筑风格,以当今的标准去审视,旧房与周边环境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的因素。

  旧房存在的不足:

  ①结构和空间使用不合理。旧房的设计和建造大多距今较久远,当时建造施工技术的落后,工程人员设计观念和现在不符合。房屋大多结构简单,布局单调,没有很好的利用房屋的空间。整体性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

  ②相关配套设施的不完善。年代久远的配套设施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旧房街区存在着很多户共用一间厕所、共用一个厨房、几代人共住一间卧室、空调一用就跳闸、房屋内油烟无法排散、雨天漏水等等诸多问题。旧房内居住的老年人行动不便,原本狭窄的楼梯更为这些老年人的生活带来行动上的不便。

  ③安全性存在隐患。旧房经过多年的风吹日晒,甚至经历过地震,房屋结构平时无人检测、维修,消防设施欠缺,线路的老化,这些因素都为旧房带来的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④所处城市中心地带。旧房建造之时,城市扩张较慢,当时的旧房所处的郊区很多成为城市现在的中心。市中心寸土寸金,旧房占据的优越的位置却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土地使用率低,建筑风格不美观,影响整个城市的规划。

  ⑤不符合环保概念。进入 21 世纪以来,全球资源紧缺,作为人口第一大国的中国也面临着资源、土地紧缺、环境恶化等困境。强行拆迁将会带来诸多问题,如建筑垃圾的排放、资源的浪费、施工带来的空气污染、资金不到位、破坏旧房的文化价值等等。这些问题均不是环保的体现。

  2、建筑风水中体现的和谐性

  建筑风水是我们老祖宗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理论体系,主张“天人合一”,人们应当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筑风水在我国的发展跌宕起伏,在两宋、明清时期达到顶峰,经历文革后的浩荡,到如今,人们正在重新审视风水学的合理性,其中部分理论已被现代科学所证明。有更多国外的学者将目光投向建筑风水,希望在风水理论中找到解决当今城市发展困境的思路。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