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职业人才起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职业教育自然成为我国人才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就职业教育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探讨,提出作为职业教育的前沿阵地,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更应当适应时代要求,不仅注重技能学习,而且要建立自己的班级文化,并将班级文化与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结合起来。
关键词:职业教育;班级文化;职业道德;职业素养
随着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发展迅速。同时,职业教育也正在由数量向质量发展。市场上缺少的不是职业人,而是综合素质高的职业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不仅要关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其道德、情商等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元是班级,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在这个基本平台上完成。班级就像一个微型的社会,对学生的人格有着深层次的影响,甚至影响一生。班级良好的文化建设,营造了正向的氛围,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班级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从属,受到社会主流文化、学校文化和班主任的影响,是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独特的团体生活方式。社会对教育的不同需求、学校需要完成的不同的教育任务、教师个体的差异以及学生的不同特点,造成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差异性。作为正蓬勃发展但又处于新生阶段的职业教育,其班级文化建设也存在许多问题。
一、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解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
很多人简单地把班级文化建设理解成对教室和宿舍的装扮,认为贴几句简单的标语、挂几幅常见的字画就是班级文化建设。对教室、宿舍的'布置、装饰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对班级文化的展示,而非班级文化建设的全部。班级文化建设应当是更深层次、针对思想的一种建设和渗透。要想加强中职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就要将流于表面的班级文化进行细化,结合有形的班级、教室布置以及班级制度等无形的精神文化渗透到每一位学生,建立完善的班级文化。
二、班级文化建设缺少明确的目标
班级文化建设要有的放矢,围绕目标完成任务。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什么?这是困扰很多职业教育人的一个问题。许多职业学校对班级文化建设目标不清晰,重点不明确,做了许多无用功,班级文化建设不见成效。究其原因,一是职业学校与社会对接,没有具体的升学率的压力,学校对学生的管理相对放松。二是学校将教育目标简单地定位为提高就业率,学校对教育目标理解的偏差,造成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缺少明确的目标。
三、班级文化建设没有明显的职业特色
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应当体现职业特色。纵观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历史,即我国的职业教育是由普通文化教育发展而来的,带着深深的普通文化教育的烙印,所以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常体现出规范学生行为的共性,而没有体现职业文化特色。很多职业学校不善于将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引入班级文化建设中,没有使学生形成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班级文化建设缺少职业特色。
四、班级文化建设形式单一
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形式往往过于单一,不是由教师全权管理,学生只是机械地执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造成学生缺乏主动性甚至叛逆;就是美其名曰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放任自流,由于缺乏教师必要的管理而使班级文化建设走了弯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四者都是参与主体,相互影响,缺一不可。要想建立完善的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就要具体从社会、学校、老师和学生四个方面入手。首先,学校应当准确了解社会对职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及要求,建立正确的职业教育目标。在此基础上,职业学校要建立和完善班级文化建设规划,为班级文化的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和制度保障。其次,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作用。教师和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直接主体,两者之间互相影响、相互制约。总的来说,在整个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发挥的作用要由大到小、由直接到间接、由低级到高级过渡;学生的作用则是由小到大、由主体到个体过渡。最终实现让学生自己主导自己,逐渐具备自我教育和教育他人的能力,为走向社会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做好准备。最后,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自豪感。要根据职业的差异性,引进企业文化,以社会基本道德伦理、职业道德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影响,做到育才先育人。富有职业特色的班级文化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形成的,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努力,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四者不断地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