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数学毕业论文
18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发展目标。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笔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学生则要求会运用多种算法,能力更好的学生在会运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学会择优或想出更好的方法。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

  一、前言

  当前素质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独立发展的个体,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及特点,在教育思想上如果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则会导致创新知识能力的缺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出发点和角度去看待问题,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数学知识中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进行知识的联想,活跃他们的思维,有助于调动创造性,增强学习兴趣。

  二、课堂教学中引入创新实例进行讲解

  新课改下,数学的教学方法要求结合实例,教师要将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将学习过程和研究过程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多方向、多角度去分析问题[1]。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加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且联系生活实际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平均数问题》一课中,以学生成绩为例,已知三名同学的数学期中考试分别是95分、93、及88分,要知道他们三人的平均分,就得结合“总数÷人数=平均数”这一运算公式,先求出总分为276分,再除以3人,最后得到平均分是92分,这个问题就是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延伸性的练习内容:假设自己进行了三次跳绳运动,第一次跳了67下,第二次跳了76下,要想三次平均成绩可以达到80下,第三次至少要跳多少下?这就要求运用倒推的方法,三次跳绳而平均数是80下,那么总数就是240下,用三次的总和减去前两次的数目就得出第三次的成绩是97下。这是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该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多方面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在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在课后可以根据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就可以逐步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养成创新能力。

  三、设计教学实验以直观感受创新教学

  由于数学知识的连接非常紧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用文字进行讲解,这样会增加教学难度。教师可以根据数学知识点,设置带有启发性与关联性的教学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中所包含的特点,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数图形》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课,数线段的条数,数三角形的个数等问题,不仅是凭直观数简单的数,还要考虑图形的组合。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内容,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好奇心和兴趣得到进一步升华。借助数学教具可直接观察图形的构成,用三3根小圆棍在桌上能摆出一个三角形,而4根小圆棍则摆出了两个三角形,三根三角形则需要7根小圆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以上几种不同情况在表格中列出,摆出的三角形分别用了几根小圆棍,是否还有其他不同的`摆法,并在旁边画出图形标示,课后可以找找生活中三角形的物体,引导学生加以思考,活学活用,让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而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实验素材,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用具等辅助工具,为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遇到有深度的教学问题时,勤于思考,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问题解决方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2]。

  四、以小组学习方式开展创新教学活动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