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特征。确定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的主要依据就是《抗震设计规范》及《钢筋硷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重点是设计好剪力墙刚度及框架的刚度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了解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特征,能够为探讨其施工技术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方向,也能够为其提供相应的指导。
二、施工技术
(一)工程概况
一处 6 栋楼的工程,总共有 98000m2 的建筑面积,地上地下总共 28 层,地下共 2 层,地面第一层和第二层设计为商品房,以上楼层都为商品住宅房。工程中用混凝土管桩做基础,钢筋混凝土形式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是该建筑工程的主要结构,然后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形成屋盖。该工程的主要特点是用强度高的钢筋砌块取代墙体模板,不仅在墙体内配置有竖向的混凝土钢筋,而且还要有水平钢筋和混凝土砌块,形成一种高强度剪力墙式的墙体结构(图1)。对于高层建筑而言,这样的墙体结构必须要控制好轴线的测量,一般使用光经纬仪对轴
图1配置钢筋砌体墙的节点图
(二)施工准备工作
切实做好设计图纸的会审工作,利用规范及标准图集并结合工程经验,仔细核对结构图、建筑图及水电施工图,尽量将图纸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 如轴线尺寸、细部标注尺寸、标高是否有误,各种设计构造做法能否在实际施工中顺利实现;结构配筋是否合理,节点复杂部位钢筋能否顺利就位,是否有打架现象,是否能满足振捣要求及必要的保护层厚度,是否有漏配钢筋现象,配筋详图与配筋平面图是否有矛盾,有无配筋明显偏小现象;水电埋管留洞与建筑结构是否有冲突,各部位建筑详图设计是否可行,各部位建筑做法是否合理,水电埋管是否过于密集,是否对结构截面有较多削弱;水电消防空调人防等专业是否有打架相碰现象,为日后施工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边梁钢筋绑扎注意事项。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当边梁与边柱靠齐时,由于梁纵筋要在柱竖筋内侧穿过,导致梁外侧混凝土保护层过大 ( 一般都要达到 50mm 以上 ),此时梁箍筋宽度应相应减少,以使梁两侧纵筋能与梁箍筋角部贴紧。而在工程实践中大多施工单位都未减少梁箍筋宽度,使得梁箍筋外侧处于悬空状态 ( 即无梁纵筋连接固定,梁箍筋很难与梁纵筋保持正交关系,使得框架边梁受力可靠性有所下降。
(三)放线测量
在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筑放线测量施工,首先应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设计图纸,以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放线实施的相关要求为准,注意对于先进放线测量仪器的应用,进行建筑工程的放线测量实施。 比如,在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的放线测量过程中,可以使用全站仪或者是经纬仪等测量仪器,对于建筑工程进行放线测量。
(四)脚手架搭设
1、脚手架架体搭设。采用架体宽1.0m,第一步和第二步高分别是 2m、1.8m的双立杆双排粉刷架体,立杆之间的间距是1.8m,内立杆与墙的距离为 30cm。
2、落地脚手架要按顺序搭设,首先是砼基础的铺垫,其次依次为做固定用的斜杆、立杆、小横杆、大横杆,在固定时要测定好各位点的水平线,再进行搁栅、剪刀撑、脚手片、挡脚杆、扶手杆、拉结固定、安全网的搭设,最后进行检查验收。在顶层架上要加设脚手片,以增加硬围护,以外还要加设安全网实施保护。
3、搭设钢管脚手架的钢管彼此之间都用扣件来连接,钢管之间连接扣件的螺栓必须拧紧,使脚手架的钢管横平竖直。
4、脚手架每隔几层都要铺设一定数量的脚手片进行扎牢防护,用铅丝把脚手片固定在大横杆上。不能在脚手架上铺设挑头板,因为钢管脚手架和墙面的间隔为 30cm,所以要在脚手架上铺满脚手片达到防护的目的,而且必须要紧绑使其坚固。
5、要在脚手架的外侧距离立杆内侧处,设置高度为 1.2m 的扶手,同时设置高度约 30cm 的挡脚杆,扶手杆和立杆要用扣件加固扣牢,同时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安全网防护的设置。
(五)钢筋工程
1、设置柱筋定位箍筋框,墙体水平梯格筋和竖向梯格筋来控制钢筋位移。对于圆柱的箍筋及定位筋,通过实体放样制作定型加工模具,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