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办学特色决定了其师资队伍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因此,职业院校必须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培养一支高质量的职业应用型人才队伍,着力提升团队的职业素质水平。首先,学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实践活动,可以走进当地企业兼职做营销顾问,使教师在参与企业工作过程中探究市场营销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点。教师也可到企业、行业等单位挂职实践,在虚心向企业员工学习的同时,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为企业进行一线营销人员的培训工作。其次,要鼓励营销教师在业余时间创办微型企业,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营销实战能力,也能更好地辅导学生,同时,也能增加在校教师的个人收入,以便稳住授课教师留校任教,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在企业里得到更全面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3走校企合作之路,创办高质量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是职业学生接触社会和锻炼其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校外实习基地多模拟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而建,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其未来的岗位能力需求和实际工作特点,积极将所学知识运用至实践当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另外,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与企业专业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明确其日常工作内容,提升其自我营销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外实习有效地弥补了校内实训的不足,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按能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时强化营销实践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要求,对学生未来发展意义重大。而要想实现校外实习目标,学校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因势利导,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
3小结
总而言之,职业院校的新型市场营销课程体系要为学生设计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强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真正体现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习,变“教”师为“导”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使之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符合人才要求、满足社会需求的营销实用型人才。
一、《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现状
我国的各大高校在双语教学中进行着不断地探索,目前针对《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双语教学,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却很多,为双语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限制。在实际需求的推动与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许多高校在推进双语教学做出了积极的尝试,而市场营销学由于其前沿性与时代性成为了高校大力推行的首批双语教学科目。该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同时需要结合实际对社会与市场的发展动向进行了解。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市场营销专业需要培养拥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就目前的《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来看,存在一定的阻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导致双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第一,教材内容缺乏实用性。我国的市场营销双语教材普内容遍偏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案例教学相对缺乏,内容死板,而最新的学科前沿知识不够,使双语教学无法起到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目的。同时,我国市场营销教材在地道英语与学科知识体系的完善程度上,学科新颖性、思维性,以及技能训练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例如英文原版教材篇幅大,阅读难度大,所涉及的案例属于西方国家文化背景下的,与中国的国情并不相符,这也就导致在案例的分析中存在较大的困难,导致案例分析难度大。加上在理解上与价值观上的差异,教材内容在实际操作性上比较缺乏。第二,教师与学生的语言水平有限。《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双语教师都具有很好的专业背景,但英语水平上却很有限,在教学中无法自如的运用英语进行课程教学。尽管极少数教师机具有精通的专业知识与较高的英语水平,但也是杯水车薪,无法形成双语教学团队,影响力较小。在学生方面,同专业同班级学生在英语水平上良莠不齐,尽管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听力与口语水平仍然较低,因此教学中很难与教师形成有效地互动,这无形中增加了《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的难度。因为语言的关系,学生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上,从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造成影响。另外,由于缺乏有利的天然语言学习环境,从而减少了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需要,而学生也并没有对英语进行思维的压力。第三,教学方式不够完善。高校许多教师在《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双语教学中,仅仅停留在纯语言的教学层面上,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译代讲,这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的融入到双语的营销世界中,若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也就对实际问题予以解决,教学的价值也就不存在了。而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内容的中英文重复很难避免,运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讲解与沟通的速度较慢,这导致课程教学的进度也变得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