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脱节学校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往往是前几个学期进行理论教学,最后一个学期全部安排实践教学。学生学习过程中,有理论没有实践,有实践却又忘记了理论。无形当中,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脱节,不能实现二者的无缝对接。
3.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和教师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要求教师具有理论知识的储备和相当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与能力,既能够用理论知识解决学生面对的实践困惑,又能够用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的实践工作。但是,这种“双师型”的教师少之又少。很多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从事教育工作的,从学校毕业到学校工作,理论知识相当丰富,但由于没有在一线企业工作过,实践经验与能力严重不足。
4.实践教学体系考核评价不规范不少教师对实践学习的考核最终以理论、卷面成绩的形式进行,这种缺乏对实践过程和实践能力考核的方式是单一和片面的。有些教师虽增加了对平时工作表现的考核,但却缺少关于学习能力、技能提升等方面的考核。在校外实习环节上,由于企业的因素不可能同时容纳一个班级甚至多个班级的实习学生,所以往往采用分散实习的方式。分散实习更增加了考核的难度,因为不同实习企业的评价标准不一致,考核严格程度不同,这使得对学生的实践考核评价无法横向对比。
5.校内实训投入不足,校外实习内容表面单一由于校内实训投入资金较多,效益短期内难以体现,市场营销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上大多捉襟见肘。在校外实习环节,由于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和其它敏感数据,一般合作的企业不会让学生接触实质的`岗位工作,如接触客户、营销策划、开拓市场等,学生只能从事一些基础性的简单工作,比如收银、理货、导购等。这种实习内容表面单一,不能综合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构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育教学体系的创新模式
(一)更新思维,深化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应该更新思维,打破学科教育体系,减少理论教育学时,增加实践教育学时。理论教学坚持“适度够用”原则,减少不必要的理论教学并增加实践环节,深化课程改革,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达到1∶1。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融合,实现无缝对接
第一,要构建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教学体系,使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有机融合。要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特色和企业岗位需求要素来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目标。要注重教学的模块化设计,根据“基本素质模块、专业素质模块、岗位所需技能模块”标准来确定总的教学比例,也可用这一标准来确定具体课程中的理论实践比例。第二,总的教学比例和具体课程中的理论实践比例确定后,要设置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并细化每学期应完成的能力培养和目标以及对应的具体实践项目和内容。
(三)深化校企合作
可以考虑把企业引进校园,共同开展校内销售、实习操作,甚至可以共同开发教材、设置课程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出资创建超市、营业厅等实体店,进一步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融合,实现无缝对接。
三、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实施的保障条件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战略基础。学校要充分认识该专业岗位所需的实践技能,要主动与合作企业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二)组建实践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学校要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并且聘请企业资深人员授课,做到“专兼结合”,不断优化结构,组建实践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三)规范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校企要共同建立和规范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对每项指标予以量化,做到有章可循。在对学生客观公平评价基础上,不断调动学生实践积极性。
(四)创建专业特色的实训室学校要创建专业特色的实训室,如营销仿真实训室、企业沙盘模拟实训室。校内实训能够弥补校外实训基地的不足,让学生在娱乐中理解和运用知识。
摘要:目前,市场营销是社会上人才需求最旺盛的专业,但是市场营销专业人员的竞争力与非专业人员相比就业竞争力并不强太多,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与市场营销的强实践性有关,也与高校在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重理论、轻实践有关,为此高校开展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社会职业需求的市场营销人才就成了迫切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市场营销策划》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内容,并探讨了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