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济环境
这里说的经济环境是指与航运企业经营有关的经济发展趋向及其性质。
(一)国际贸易与国际航运的关系
航运特别是国际航运是国际贸易派生的需求,所以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化对航运业的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
目前,世界贸易格局仍以发达国家为主,它们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约为70%左右,但发展中国家正在大大提高它们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据世界银行预测,1994年到2000年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将增长80%,而发达国家将增长50%。到2010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份额将从1994年的24%上升到30%,一个新的世界贸易格局将逐渐形成。这种国际贸易货流流向上的变化使国际航运业出现了新的竞争局面,亚洲,特别是远东地区已成为国际集装箱运输的中心,从而使该地区处在新的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面对机遇和挑战,航运企业如何加强经营管理,确定营销战略就成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我国经贸的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持续、稳定、健康的增长阶段,1997年的GNP增长率达到8.8%,而本世纪今后几年的时间里,我国将保持8%的年增长率。与此同时,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亦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到2000年,我国的年外贸额预计达4000亿美元。由于我国对外贸易的90%以上都是由国际海运完成,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为我国航运业提供了更多、更稳定的货源。另外,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谈判已进入最后的关键阶段,最早可在1998年加入WTO、届时我国的出口规模将大大扩大,同时我国大幅度降低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也促使进口量的增加,进出口贸易的增加势头必促进我国外贸运输总量的增加和国际航运市场容量的扩大,并且加入WTO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多元化,也会导致我国海上货运航线全方位地向全球辐射,这些都为我国航运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进出口商品结构也不断变化。出现贸易方面,制成品的比重1995年已达到85%以上,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大幅下降;进口方面,原材料的增幅较大,工业制成品的增幅较小,由于大多数的工业制成品适合集装箱装运,这一变化趋势使得我国国际集装箱运量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预计2000年集装箱运量将由1995年的549万TEU增长到1000万TEU。同时经济增长促进了我国对原材料的进口,原油和铁矿石等大宗散货进口量保持稳定增长,从而使我国的油船市场、干散货市场保持相当的需求水平。
(三)相关市场因素
造船市场的变化决定着新船向市场投入量变化,船舶买卖市场的动态往往反应闲置吨位进出市场的倾向,拆船市场的兴衰则是调节航运市场运力的重要环节。在分析预测航运市场运力变化时,必须结合这些相关市场的变化,密切注意新船的订造吨位,当年峻工和投入使用的吨位,以及当年和未来年度的拆解吨位,旧船买卖的成交量及船价水平等因素,以便较准确地把握市场行情,为调整航运企业的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四)科技环境
科技是影响航运业发展的长远性的环境因素。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给国际航运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造船技术的发展使船舶大型化成为可能,巨型油船、第五代集装箱船的问世给国际航运业带来可观的规模经济效益,并使航运更安全、迅达。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多式联运、综合物流得到迅速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货主的要求(比如EDI技术的出现)。所以我国航运企业应充分认识技术进步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利用先进技术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不能落后于人。
1以市场细分理论为依据
做好招生宣传。优质的生源质量是学院蓬勃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招生宣传是独立学院营销的前沿。虽然生源大战不可避免,但由于国家办学拨款方式没有改变,因此,生源问题并没有对一般学校产生太大影响,只是存在于重点大学抢夺顶尖学生,独立、民办院校抢占一般生源两个极端。
1.1明晰目的意义,明确宣传内容。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意义在于让社会、家长、考生了解学校、信任学校,进而报考学校,考生只有在填报志愿前充分了解高校的招生政策和实际情况,才能够按照自己的条件,正确、合理地选择学校和专业。考生的满意和招生质量的提高才能使高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招生宣传的内容涵盖广泛,政策与实操相交织,主要包括:招生政策、学校概况、专业介绍、招生章程和招生计划、就业情况、学生在校奖贷学金、校园文化,生活服务和素质拓展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