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生物工程
25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四、结语

  在包括生物工程专业在内的工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加强对综合性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充分利用生产实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生产性思维,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整体认知水平。通过采用新的生产实习模式,学生的参与程度与动手机会得到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培养创新能力强、创业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提高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保障。

  参考文献

  [1]赵辉,凌宏志,王葳,韩晓云,吴国峰.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xx,22(06):160-162.

  [2]郑权,赵峰,荣龍,李德玉.建立设计性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31(11):121-123.

  [3]郝晓亮,王勇,高云.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实践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教学刊,20xx,(19):68-69.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8

  [摘要]系统生物学是本科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代表了生物学的未来。系统生物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习和了解学科交叉和多领域融合的研究思路,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笔者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进行换位思考,重新组织教学内容,重构教学价值,合理运用案例分析,串联系统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听众(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角度出发完成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关键词]生物工程;系统生物学;案例教学;教学价值;换位思考

  系统生物学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的前沿专业选修课,是生命科学的新研究领域,其目的是在系统水平上理解生物体。区别于传统意义上以生物分类为研究内容的“老”系统生物学,“新”系统生物学的研究属于后基因组时代,以坚实的分子生物学知识为基础,是对“还原论”和分析方法的反思与超越,侧重于“整体论”和综合方法。它是建立在分子及其相互作用基础上的生理学,被誉为“21世纪的生物学”[1],因在诸多医学前沿领域研究中成为重要研究方法而被广泛应用[2]。通过学习,学生应了解系统生物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掌握生物系统分析和建模的基本原理,拓宽视野,形成全局观和系统的思维方式,从而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生命现象,把握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总体方向,为研究生阶段的深造打下基础。系统生物学以系统论、实验和计算方法整合研究为特征,研究生物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和系统功能的涌现[3]。系统生物学的基本工作流程包括四步。第一步是对选定的某一生物系统的所有组分进行了解和确定,描绘出该系统的结构,包括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和代谢途径,以及细胞内和细胞间的作用机理,以此构造出一个初步的系统模型。第二步是系统地改变被研究对象的内部组成成分(如基因突变)或外部生长条件,然后观测在这些情况下系统组分或结构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包括基因表达、蛋白质表达和相互作用、代谢途径等的变化,并把得到的有关信息进行整合。第三步是把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与根据模型预测的情况进行比较,并对初始模型进行修订。第四步是根据修订后的模型的预测或假设,设定和实施新的改变系统状态的实验,重复第二步和第三步,不断通过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修订和精练[3]。由此可见,系统生物学课程内容多,关联的知识面广,理论性强,知识更新速度快,最好配备实验等辅助环节和充足的实验资金。这些要求在高校的课程安排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的系统生物学课程学时数偏少,且缺少实验等辅助环节。因此,我们需要针对系统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进行改革与创新,在合理的课程知识结构框架下,吸收前人和自身授课过程中总结的经验[4],通过灵活应用“换位思考”“注重教学价值”和“案例导向的课题式教学”,探索“关注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案,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授课实效。希望本文的教学方案可以在其他相关课程教学中推广实验。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