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列关系仍可从上例推出,从“我”这一角度继续分析,可以得出其它意义:“我才是毁了这次婚姻的关键人物”,“没有对幸福婚姻的真正认识,就不会保住幸福的婚姻”,等等。
对论据的多义性分析,应该尽可能全面,但不能有所取舍,因为论据的多义性之间是不分轻重,不应有取有舍,这才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事物的辩证。例如《李秀成自述》的真相分析,在学术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学说都有存在的合理性,这种“多义”就不能取舍,应一一列举。论据的多义性是由于组成矛盾的多重因素所决定的。有时有的事物不完全以矛盾的统一或对立的方式出现,而是包含了较广的种种成因,有必然也有偶然。矛盾的复杂程度决定了论据的多义性。例如玉米的成长和丰收受阳光照射、土壤水分和养分、病虫害的侵害程度等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绝对不是单一的。提高玉米的基因的改变,产量、质量就会提高。了解了论据多义性存在的客观根源,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让我们从更高的视点重新观察论文答辩,就会发现掌握论文答辩是学识和思维的一种重新思考和判断的过程,论文答辩是对思维习惯是否科学的检验。对论据多义性的认识,就是对事物发展的更广阔更深入的空间的认识,影响事物运动的因素总是多样性的。在论文答辩中,最吸引人、最能饱受青睐的,就是答辩者的答“难”水平。问式的难度越高,答辩者思维的综合自理能力越高;过于简单的问式,常使答辩陷入平庸。
为论据辩解,其难就是难在实际上是怎样认识论据的问题,把论据与周围事物的关联看清楚了,辨析的过程也会更客观,更辩证一点。对论据的答辩过程是一个对论据“怎样想”的过程。怎样想和口才流畅有质的区别,一个是思维能力的标志;一个是思维表现的方法。尽管前者要借助于口才,但思维素质却是一个综合智力的反映。英国非常富于辩证性的论说大家弗兰西斯·培根说:“有些人在他们的言谈中喜欢以能言善辩被人称赞为有才智,而不喜欢以辨别真伪被人称赞为有判断力;好象知道可以怎样说而不知道应当怎样想是件值得赞扬的事情似的。”
有的论文答辩者不知道答辩的本质就是思考与判断,并由此来发挥自己的才智,而错将口才为本质,他们在那里口若悬河地倒出一杯又一杯淡如白开水的答辩词,颇让在座者听了惋惜,挺好的口才被自己的无知白糟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