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对经济转型国家政府职能转变的考察
广义而言,“经济转型主要是指前苏联、东欧以及中国等国家在20世纪后期所进行的转变传统的以国有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计划经济体制,从而让市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大驱动作用的一场大变革”⑤。经济转型的根本目标在于用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经济转型国家需要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来打破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全能型政府模式,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限与有效政府,因而经济转型国家面临的最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转变政府职能,并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上建构和培育有利于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制度体系。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领导层全盘接受了“华盛顿共识”所倡导的市场化与自由化理念。“为了施行激进的改革,俄罗斯的领导层认为只有废除国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作用才能使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建立起来,于是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成为计划经济的同义语而遭到冷遇和贬低。”由于大规模地弱化并取消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结果使俄罗斯经济遭到重创并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与俄罗斯一样,前社会主义国家的波兰、匈牙利、捷克等国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烈的政治与意识形态的影响,在经济转型初期也采取了否定政府作用的做法,结果无一例外地使经济社会发展一度处于无序和失控状态,造成了经济转型中的“体制真空”现象。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体制真空’现象的形成固然首先要归咎于臭名昭著的‘休克疗法’,但是与转轨初期波、匈、捷等国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否定政府的倾向也不无关系。”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在其当政期间面对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挫折与危机,果断纠正了其前任排斥政府作用的治国理念与政策取向,强调要以“‘强有力的国家’和‘有效的经济’作为其执政的基本取向”。由此,俄罗斯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逐渐从低迷状态走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不难看出, “强有力的国家”与“有效的经济”其实质就是将强有力的政府作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与此同时,波兰、匈牙利、捷克等经济转型国家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时也逐步摆脱了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影响,政府作用开始理性回归,经济发展走向有序和稳定。
由上述经济转型国家在转型进程中政府职能转变的演进及效应,我们可以得出经济转型国家实行政府职能转变的如下理论思考:首先,经济转型国家的政府职能转变、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处理,不能全盘接受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的原则,而要充分考虑到本国的具体制度现实。按照热若尔罗兰的说法,“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是一个以既定的制度体系作为出发点的过程,转型的后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为转型出发点的初始制度体系。其他国家的制度不能轻而易举地照搬或模仿,生搬硬套可能会产生预想不到的后果”。这表明经济转型国家政府职能的转变,必然要受到计划经济体制以及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影响。如果忽视转型的初始状态与约束条件,一味地按照市场原教旨主义所信奉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准则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并不一定能够保证经济转型的成功,反而可能导致经济衰退与社会秩序的混乱。事实上,即使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由于各国制度基础不同,对政府与市场职能边界的处理也有不同模式,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经济转型国家大多是后发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市场经济体制所需基础设施的建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不能纯粹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演进,在经济发展的特定时期,一个富有权威并能制定正确发展政策的政府,对于国家的发展尤为必要。再次,由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是一个多层次、多领域、整体性的大规模的制度变迁运动,处于这一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转型国家也常常具有其他处于制度均衡状态的国家所不具备的一些不稳定和不确定性的特征”⑩,加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实践既无先例可循,也无理论可鉴,因而对于有着深厚计划经济背景与特殊国情的经济转型国家来说,有效地界定政府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职能边界,更是一个十分复杂并需要长期探索与实践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