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论文格式
6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三)提高居委会干部报酬

  要建立岗位补贴和养老、工伤、失业、医疗保险制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继续发挥那些工作能力强、热心社区工作的居委会干部的作用;对退下来的居委会干部,在生活上要给予适当的补贴。从调查情况看,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意从事居委会工作,有的年轻人不安心居委会工作,原因主要是待遇低,工作强度大,看不到职业前途。社区工作人员月平均收入最少的为300元,最高的为600元,在贵阳市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在这样的收入水平下,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且稳定性极差。社区想保证人员工作的稳定性,可采取表扬表彰、奖金福利等方式来吸纳人才和防止人员流失。

  (四)提高居委会干部素质

  社区建设实践呼唤着大批的有志于从事社区建设的人才脱颖而出。要注意从现职干部、大中专毕业生、军队转业干部、下岗职工、待业青年中选聘优秀人才,充实到居委会干部中,改善干部队伍结构;要通过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居委会干部的整体素质;实践证明,社区居委会干部结构调整后,年龄降低,文化程度提高,人才济济。可以考虑,将来设立社区工作者这-职业类别,凡从事社区居委会工作的,必须先要接受专业培训,取得从事这一职业的资格证书。这也是与海外与国际接轨的一种做法。志愿者持多少是衡量社区文明程度高低的-个重要标志,也是搞好社区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要从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和户大可居民群众中,动员越来越多的人们参加到这个行列里来。理论工作者是社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介绍国外社区工作情况,推进社区工作本土化方面,做了大量先导性工作。目前,社区建设需要理论工作者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实践中来,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把社会科学的基本原理与社区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总结出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建设的规律性东西,再用以指导社区建设。

  (五)转变政府职能,实现重心下移

  这项工作是社区建设的一个难点,却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相当的力度。我们的一些社区建设实验区,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取得了一些突破,这是难能可贵的。社区组织建立之后,要使之有职有权,正常运转,必须赋予它一定的权力。这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市要转移一些职能给区,区要转移一些职能给街道,街道要转移一些职能给社区。在职能转移过程中,费随事转。不然,只有职能,没有经费,还是办不成事情。在重心下移、职能转移的过程中,要注意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各级政府、各个条条,不要都在社区建立组织,都给社区下任务,又把社区居委会变成一级小政府,使其失去自治的性质。据了解,目前居委会的工作任务少的有几十项,多的甚至100多项,沉重的负担压得居委会喘不过气来。究其原因,一是上面政府下任务,搞评比达标,把它作为政府的"腿";二是居委会承担了物业管理方面的许多工作。这个问题是今后需要认真对待的。社区居委会是居民群众自治组织,它和街道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它与物业公司的关系是指导、监督的关系。对于上级各有关部门,它有义务协助其工作,完成政府交给的任务;同时又有反映居民群众意见建议、评议监督政府人员的权力。对于物业部门,则是代表居民群众,对其行使监督、指导职能,而不是事必躬亲。总之,这个问题是一个尚未解决好,而又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认真探索,正确处理。

  (六)淡化居委会行政色彩

  居委会干部不应由街道办事处指定,而应采用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办法,选聘社区居委会干部,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尤其要从下岗职工和大中专毕业生中选聘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经过法定程序,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去。其次,要根据居委会的工作性质来划分机构职能,建议逐级成立社区建设协调机构。与其他民政业务不同,社区建设是综合性工作,只有民政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在现有体制下,由民政部门直接协调是有困难的,因此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到城区(县、市)层面,逐级建立协调机构,并将办公室设在民政部门,民政部门通过协调机构发挥作用。社区组织体系建立后,各社区根据自身实际,认真制定各种工作制度、职责和工作计划。第三,要把政府下派的任务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做,各社区在政府的领导下,应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当好参谋助手,主动地履行职责,把社区建设作为城市民政工作的主要依托。社区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支持,按照各自的职能共同做好工作。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老龄等组织在推进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形成党委和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