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尚仁在《庄子无为真性的养神之道》一文中认为庄子最重要的知识是养生的知识。养生的重点是养神无为,真性则是养神的根本途。无为对养生之所以重是因为无为是大道的本质。而养生必须使人的精神符合大道的本质,符合大道的本质则是人的真性精神,养生要做到保持无为真性,做任何事情都要神情专一。
四、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以近现代的哲学思路作文本分析,求证相应的理论和观点,并整理成相应的体系。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本论文的创新点
本文的重点是探讨庄子思想中的“自然”概念何以是庄子生命观的核心。为了论证这个问题,本文以三个部分,从庄子生命观的体现、本体和方法来证明“自然”概念贯穿在庄子生命观的始终。
本文的难点是以“自然”概念为核心,尝试建立一个较为系统的庄子生命观。鉴于庄子生命观在庄子思想中的特殊地位,试图从庄子生命观的视角对庄子的本体论、认识论以及政治哲学都有新的解读。庄子的思想固然很博大,其核心思想固然是以老子道论为基础的一种延续,但庄子思想有别于老子思想并具有其独特魅力的地方在于庄子思想的落脚点都是其生命观,对生命的关怀和思考是庄子思想的精华。本文就以“自然”概念作为突破口,重新诠释庄子思想的精华。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庄子的生命观贯穿道整个庄子思想中去,理解庄子在其所处的时代是如何面对与超越生命的困境的。写作的本文的意义就在于,以现代哲学的视角再解读庄子的精神,希望能对当下人们面对的生存困境提供一些理论和精神上的解决办法。
六、论文写作提纲
一、庄子的生命观体现为“自然”
1.“自然”是生命的本真(礼法是生命的束缚)
2.“自然”是生命的理想存在状态(逍遥无待的境界)
3.“自然”是生命价值的标准(至人、神人、圣人)
二、“自然”庄子生命观的本体
1.“道法自然”是庄子生命观的逻辑本体
2.“气” 是庄子对生命本源的理解
三、达到自然之境的方法
1. 自然的本质属性是虚静
(1)离形去知:心斋、坐忘、去独
(2)致虚守静:知恬交养、缘督以为经
2. 自然境界的认识论——齐生死于道
(1)重生乐死
(2)以理化情
3. 庖丁解牛:由艺术体验升华到自然境界
(1)“顺”——人与“器”的关系
(2)“游”——人与“物”的关系
七、参考文献
[1]郭庆藩。辑庄子集释。 [M].中华书局,1961: 7.
[2]王弼著。楼宇烈校释。王弼集校释[M].:中华书局,1980: 8
[3]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xx:9
[4]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中华书局,1983:4
[6]钱穆。庄老通辨[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xx:9
[7]王葆玄。老庄学新探[M].上海文化出版社,20xx:5
[8]崔宜明。命运观念的起源和理性内涵[J].中国哲学史,1996:3
[9]钟泰。庄子发微[M].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4
[10]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2
[13]陈鼓应。道家文化研究[J].第四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3
[14]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6
[15]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16]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0]王博。庄子哲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一、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⒈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⒉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
⒊必要性:所选课题应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⒋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