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医学
27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医学伦理学的内容包括医德理论、医德规范、医德实践和医德难题4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特点,医德实践这部分内容实践性强,课堂上应用案例分析、角色互换法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对提高实践能力有一定帮助。但缺乏真实的情景、真实的案例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冲击,对引起学生的注意方面也不够至于医德难题部分,由于是目前面临的有争议的伦理问题,还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这部分内容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取专题辩论或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专题辩论的教学法在课程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方面有其独到之处,而且能较好地激发学习兴趣,调动教学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但它与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一样,也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转变,绝不意味着用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钱聚标,朱永湘,王华.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J].广东药学院学报,20xx,21(4):417.

医学伦理学论文11

  1医学伦理学教育实施导师制的意义

  1. 1提高医学生个体医德素质

  导师制最早源于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的教育实践,即本科生人学时被指定一位导师,人学后由该导师不断对其进行面对面的指导,为学生的学业及生活问题提供咨询。川医学伦理学教育中引人导师制,可以使师生间最大程度上实现面对面教育、心与心交流,导师的医德修养可以最大限度的影响学生、感召学生,对提高医学生的个体医德素质有直接帮助。

  1.2提升医学伦理学教育效果

  相对于整班授课教育和学分制教育,导师制中师生间“一对一”的支持关系,更有利于架构师生间的情感桥梁,拉近师生距离。将导师制引人医学伦理学教育,凭借导师自身的伦理学教学及科研优势,为学生提供直接的学习上的指导,引导学生全面学习伦理学知识、切实提高伦理学修养,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伦理学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

  1.3实现师生医德素质隐形传承

  医学伦理学教育中聘用的导师应具有丰富的伦理学知识、高尚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健全的人格;导师通过扎实而有效的伦理学教学工作,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医学伦理学课程的学习。同时,日常学习中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导师的医德素质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和医学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医德高尚的医药卫生人才,这就实现了医学伦理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医学生对医学伦理学导师高尚医德的隐形传承。

  2医学伦理学教育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主要难题

  2. 1导师数量不足

  近年来,我国医学院校医学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师资队伍也在逐年增加,但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师生比过低的问题却日益严峻,有些院校甚至低于1: 30。不但如此,本来数量就不足的专业教师因为要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所以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川为此,本课题组随机抽取了潍坊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10位医学伦理学教师,通过访谈形式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显示,近5年来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师生比一直较低,且教师因教学、科研压力较大,精力有限,故对医学伦理学导师遴选的参与性不高。

  2.2学生积极性不高

  当前我国医学伦理学教育中,类似导师制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三种:小组讨论、一对一交流、个别指导。针对这些形式,本课题组随机抽取了潍坊医学院临床学院的200名本科生进行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通过分析回收问卷,获取的结果是:20xx年4月一20xx年4月期间,这三种形式的医学伦理学教师指导次数均十分有限,尤其是被导师个别指导学生仅占全部调查学生的15. 8%,且仅限于学生参与的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和临床医学相关竞赛的特别指导。调查还发现,医学专业本科生尤其是低年级本科生,由于接触伦理学课程及科研项目有限,在小组讨论和一对一交流中很难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故其参与性不高。另外,被调查者普遍反映:目前医学专业本科生参与医学伦理学教学的方式不够灵活,缺乏医学学术沙龙、医学网络设计应用、医学参观考察等形式新颖、实践性强的方式。

首页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