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教育包括医学伦理思想、医学伦理基本原则和医学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如何运用有效教学方法,促进医务人员对医学伦理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提高医学伦理学培训实效的关键。如现代医学伦理学的 4 项原则是医学伦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医务人员的医疗实践有重要影响。调查发现,医务人员对 4 项原则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事实上,4 项原则的表述过于抽象、操作性不强,提示在相关培训时应配合相应案例展开讨论,使医务人员理解 4 项原则在临床实践中的指导意义,提高运用能力。“对医学伦理学培训方式的效果评价”的调查结果显示,65.98%的医务人员对案例分析与讨论给予好评,认为其反映了医务人员对医学伦理学培训方式的诉求。在今后的医学伦理学培训中,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案例分析,培养医务人员伦理思维能力、伦理判断能力。调查发现,不同形式与内容的医学伦理学培训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医务人员伦理思维。针对临床医务人员认为的繁重的医、教、研任务压缩和限制了培训时间的情况,医院伦理委员会可考虑在不额外增加其负担的情况下,将医学伦理学培训内容分层次地纳入新入职员工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和中层干部培训中;可通过制作、发放宣教小册子,将临床与科研中的典型伦理案例、研讨内容及课件上传至医院伦理委员会网页等方式,解决因客观因素而影响培训的难题。
因材施教是帮助临床医务人员快速提高认识、处理临床伦理难题的有效方法。调查发现,一些医务人员对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伦理问题的认知不足,不了解哪些项目需提交伦理审查报告,有些医务人员直到研究结束、发表论文、杂志社需要伦理审查批件时,才联系伦理委员会;一些医务人员不清楚跟踪审查范围,混淆了初始审查、研究进展审查、研究完成审查,有些医务人员通过初始审查拿到伦理批件后就不再与伦理委员会联系了,研究过程中发生方案修改、不依从 /违背方案、严重不良事件等情况时,不主动递交伦理审查报告,也不主动向伦理委员会递交年度 / 定期跟踪审查报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学研究质量和对研究风险的实时监控。因此,医院伦理委员会在发挥伦理审查职能的同时,还应履行对医务人员进行生命伦理教育的职能,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宣传伦理相关制度规范和国际伦理准则中的具体内容与知识,组织伦理委员会成员、秘书参加相关继续教育培训和全国专项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医学伦理查房等,增强医务人员伦理意识。此外,不能仅靠医院伦理委员会开展医学伦理教育,应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式教育网络。医院科研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应对临床科研课题研究人员与临床试验项目研究人员开展 GCP、受试者保护、知情同意和研究利益冲突等方面培训;教学处应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落实医学伦理学相关知识培训;医务处、护理部应对临床医务人员开展患者知情同意权、医患沟通技巧、医疗保密制度等方面培训。各部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使医务人员提高医学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水平,将医学伦理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伦理规范操作,进而从容分析、处理可能面临的各种伦理冲突,彰显医学伦理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