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学的内容包括医德理论、医德规范、医德实践和医德难题4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特点,医德实践这部分内容实践性强,课堂上应用案例分析、角色互换法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对提高实践能力有一定帮助。但缺乏真实的情景、真实的案例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冲击,对引起学生的注意方面也不够至于医德难题部分,由于是目前面临的有争议的伦理问题,还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这部分内容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取专题辩论或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专题辩论的教学法在课程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方面有其独到之处,而且能较好地激发学习兴趣,调动教学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但它与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一样,也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转变,绝不意味着用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钱聚标,朱永湘,王华.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J].广东药学院学报,20xx,21(4):417.
医学检验是临床治疗中医生常用的检验手段,主要是指通过现代的化学以及物理手段和方法进行诊断的学科。[1]医学检验处于医疗活动的最基础链条,为医生的医疗医疗判断和检查提供诊疗依据,直接服务于病人,为医疗、教学和科研提供基本的数据支撑和服务。伴随着医疗事业发展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医学检验伦理作为医学伦理的一个重要范畴越来越受到重视。医学检验伦理主要是指在医学检验中医学检验科学应该遵循的基本伦理原则和医务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伦理操守,是医学检验事业发展的基本人文价值取向,也是医学检验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医学检验伦理作为比较新兴的研究领域,由于历史、认识及工作性质等各种原因,伦理问题也未引起在职检验人员的足够重视。[2]首先,医院及医学检验机构作为医学检验的平台,重视医学检验的规范化、标准化,缺少对医学检验伦理的关注,在宏观层面缺少检验医学伦理框架制定、章程规则等文本文件,也缺乏检验医学伦理机构的设置和运作机制探讨;其次,医学检验工作者缺少医学伦理意识,在检验标本采集前缺少与患者的沟通,片面强调检验结果的告知,忽略受检者及家属的心理焦灼感和不适感的排解;再次,受检者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往往忽略自身权益和权利受检前的维护和提出,往往依赖于事后的权利救济,这种权利和权益的告知也是医学检验伦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破解医患关系的重要步骤;最后,检验医学研究发展在科研层面比较重视伦理审查,但是在具体的检验实践中伦理意识和伦理精神相对缺乏,学科研究伦理范式与医学实践伦理范式脱节,存在“两张皮”的现象。
一、 医学检验的伦理审视
现代医疗技术是现代技术之一种,它以独特的具身性令现代科学技术中的权力意志得以呈现。在那里技术在“如群山一般聚集”的力之运作,使人的生命成为被订造的对象。当人被置身于现代医院这座“生命维修厂”去被修理时,一个哲学问题呼之欲出了:人是谁?现代医疗技术对人文价值的剥蚀,体现在生命科技进入医疗所产生的医疗技术的实践效应。“还医学以人道”是抗击价值剥蚀的基本原则。[3]现代医学检验的发展同样面对这样的哲学诘问。医学检验作为医学技术的一种具有明显的技术性,同时,又与受检者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具有典型的社会服务效应。它在功能上缓解病情、解除痛苦和增加人类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权利-责任”关系的重新界定。医学伦理为医学检验中的这一诘问提供了一个多维的审视路径,可以为各个主体提供基本的思維和实践路径。医学伦理是指涉及人的生命和健康的行为应该遵守的主要的.、基本的道德原则和体系,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在不同时期因受不同的经济发展、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影响而有不同的叙述。1998年,比彻姆·查尔瑞斯在《生物医学伦理学原则》一书中提出了不伤害、有利、公正和自主性四原则,为世人所普遍接受并遵循。[4]检验医学以这个四个伦理原则为维度进行审视,可以较好地呈现检验医学的医学整体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