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创设的案例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创设的案例研究
摘要:
本文从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出发,试图探寻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种。文中联系教学实例,以例说法,详细阐述了教学情境创设的四种方法:故事情境的创设、游戏情境的创设、任务驱动情境的创设和设疑情境的创设方法。最后得出结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种类很多,但不管运用什么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遵循“准”、“奇”、“巧”的基本要求。
关键字:
信息技术 情境 案例
引言:
信息技术课程因其性质,决定了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为突出的操作性和工具性。其旨在使学生掌握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使其更好地为学生现在、以后的学习生活而服务。其技术性特点要求信息技术课程在讲述的过程中离不开“技术性”的特点,而如果单纯的进行技术性的讲述,必然导致其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状。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情境创设便成为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与信息技术课程“技术性”的纽带,信息技术教学情境的创设必不可少。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试图探寻出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
一、信息技术课程特点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学习领域作为课程形态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二、儿童学习特点
兴趣,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欲望和意向,是形成创新动力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构成小学信息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与兴趣是紧密在一起的。只有对学习感兴趣后,学生才能自主地、自觉地去观察、研究和探索。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具有推动力的一种东西。因此,课堂上就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以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告诉我们:有意学习是新的知识有机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的最重要条件就是学习者头脑中应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旧知识)。如果我们把学习者头脑比做一片港湾,新知识比做一条轮船,那么所谓的适当观念就是固定和“拴住”轮船的“锚桩”,在教学中,情境正是起着这样“拴住”轮船的“锚桩”的作用。
创设情境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我们将传统的教学设计,改变为设计情境化的`学习环境,针对特定的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安排在情境化的真实的学习活动中,让学习者通过参与真实的问题求解等实践活动而获得更有效的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情境,简单的说就是基于特定的教学目标,将学习的内容安排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支持的比较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活动,支持学校的学科教学活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再维持自己作为“专家”的角色,而是通过帮助学习者获得、解释、组织和转换大量的信息来促进学习,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这种模式中,情境创设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基于问题等方面的学习,使学习者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
四、创设情境的方法及分析案例
学生的情感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因此需要教师在导课时根据教材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可感情境,让他们置身其中,深入体验教材的内涵。学生由此积聚的情感,必然转化为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
(一)、故事情境的创设
孩子们都是故事迷,把知识融入故事中,配上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多媒体课件,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段生动形象的小故事,足可以把教学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