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历史学毕业论文
5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二、适应高中历史师资需求的高校应对策略

  目前,各高师院校历史专业的教学改革主要着眼于专业课课程设置的调整、专业基础课、选修课与必修课、公共课与技能课课时比例的变动、教育实习环节的加强等方面,鲜有根据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变化的对应性改革,从而使得高校历史专业培养出来的师资在入职以后很难在短期内适应职业角色,出现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短板,也影响了培养院校的`信誉。为了提高专业历史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市场需求的适应性,根据新课改以来高中历史教学的变化,高师历史专业需要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一)调整系列选修课设置,增设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等课程模块

  历史学科包罗万象,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3]关于所培养人才的专业素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是这样规定的:“有一定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深厚的历史科学知识和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的中学历史工作者”[4]对于高师历史专业学生而言,扎实的历史专业素养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历史专业“完善的知识结构”则应该适时而变,应该根据高中历史师资的知识需求不断调整课程设置。

  据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高校历史专业的必修课(核心课)主要是按照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文件设置的,它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通史、中国文化史、中国经济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史学史、史学概论、中国社会生活史、版本目录学、训诂学、史源学、史学论文写作、历史教学论、自然科学基础等”[5].高师院校历史专业对上述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尽管有课时多少的差异,但总体差别不大,然而选修课的设置则千差万别。如华东师范大学专业核心课程之外的拓展课程主要开设了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乡村社会问题研究、古代希腊文明史、犹太文明史、世界民俗与社会文明、中国妇女史、世界近现代史问题探讨、明清以来中西文化交流史、德国社会史、中国戏曲与上海都市文化、传统时代江南的社会与经济等;陕西师范大学在专业基础课之外的专业限选课模块中只开设了中国古代史系列(包括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与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近现代史系列(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和中国近代社会史)和世界史系列(包括西方政治思想史、现代国际关系史和世界现代化进程);华中师范大学在专业选修课中主要开设了政治学、中华元典导读、中国文化史、封建文明史的宏观演进、西方文化史、社会学、古代汉语专题、中国近代经济史、世纪中外关系史、文化人类学、德国精神与文化、日本史、美国史、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世界城市史、中印社会比较研究等;首都师范大学在专业方向课程中主要开列了中国史序列(包括历史文献学概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国古代文化与生活史、晚清改革与革命、中国科举制度史、敦煌学概论、中国古代断代史、民国社会史、新文化运动史等)和世界史序列(包括全球史导论、西欧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西方古典文明、国际关系史、美国现代化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法俄日国别史、欧洲经济社会史、世界宗教问题等).据此可以看出,高师院校历史专业基础课之外的课程开设,一是凸显了各院校的研究特色,二是注重了地方特色,极少跟踪高中历史新课改的精神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与调整。

  在处于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领先地位的江苏省,一些专家通过对部分高校历史教育专业师生以及新入职中学历史教师进行跟踪调查后发现,“相当数量的高校教师和师范生对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基本上不太了解、不甚关心;中学历史新课程知识在高校的教学中仅仅涉及少数内容;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师都认为高校的课程内容严重滞后,不能适应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需求”.[6]根据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结构体系的变化,为了提高历史专业人才培养中知识体系的适应性,高师院校历史专业急需在限选课设置中优先增设政治史(包括政治学概论、中国政治制度史、西方政治制度史、国际共运史等)、经济史(包括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社会史、世界近现代经济史等)和文化史(包括中国文化史、西方文化史、中外科技史等)课程模块,其次,在任意选修课中,可以体现各院校的研究特色、地方特色或与高中历史选修课相对应的课程。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