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走下神坛
鲁菜在民间的日渐式微并不代表这一菜系的消亡,正如中华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一样,鲁菜也应该知变通、作改变,尝试自救。
古时候的鲁菜是雍容华贵、中正大气的王朝代表,千百年来,鲁菜始终保持着一贯传统,坚持使用高端的食材和烹饪方式回馈食客。但放在如今这个追求速度与便利的时代,这种高端有时则被认为是一种商业溢价,愿意付出时间和金钱的人自然也就越来越少。
其实,鲁菜应该试着走下神坛。鲁菜曾经是官府菜的代名词,这是优点也是缺点。官气太重、不接地气只会把路越走越窄,也许“与民同乐”反而能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此外,鲁菜师傅观念保守,中庸之道深植于心,鲜有走出去的意识,以至于鲁菜缺少宣传,逐步走向一种封闭的状态。走在街上,我们会发现许多饭馆的招牌上都有明显的地域标识,如重庆火锅、新疆大盘鸡,但大部分鲁菜馆并没有这种意识。老字号如谭家菜、丰泽园,亲民如黄焖鸡、水煎包,相信山东本地人见到这些饭馆也不一定能认出是自家的饭菜,这种传统的含蓄使鲁菜成为餐饮界中的一股清流,加强鲁菜宣传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多样性的地貌造就了鲁菜的食材选料品种异常丰富与均衡,山东大地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加上两千多年来浸润着儒家学派“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精神追求,终成鲁菜的洋洋大观。其实不难发现,鲁菜已经悄悄走上改良之路,我们坚信鲁菜厨师终将会在味道之外努力寻得一条属于山东传统美食文化的新道路。
鲁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或“八大菜系”)之首,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最见功力的菜系,北方菜的代表。起源于春秋时期,至明清时期发展到鼎盛,鲁菜成为宫廷菜的首选,代表性菜品包括糖醋鲤鱼、九转大肠、奶汤蒲菜等。
今年41岁的杨晓路出生于鲁菜世家,这道让鲁菜“火遍”全球的菜品,就是他从传统鲁菜系中挑选的“黄焖鸡”。本着“养店如子、养牌如子”的理念,以其儿子姓名命名的“杨铭宇黄焖鸡米饭”10年间迅速成为业界“神话”。
因家里祖祖辈辈开鲁菜店,杨晓路把传承看得格外重。在原有制作风格的基础上,他对祖传酱料进行了改良,让其更符合现代人口味,并通过工序调整让出餐达到快餐速度。从2011年的第一家店到2014年的2000多家,“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加盟店遍布中国各个城市。
“美国把麦当劳和肯德基带入中国,同样,我们也可以让中餐快餐化模式走向世界。”2015年,海外第一家店在澳大利亚试验成功,随后在日本、加拿大开设直营店,再到在美国开设分店,“杨铭宇黄焖鸡米饭”“现身”10余个国家。其中不乏一些在中国吃过该餐品的留学生回到其国家后开设分店。“博大精深的鲁菜走到哪里都会发光,这也让海外民众了解到鲁菜文化。”
从事面点工作50余年的鲁菜特级面点大师杨春丽出国参观期间切身感受到鲁菜受到海外食客的喜爱。她告诉记者,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受儒家文化“致中和”价值与审美取向的影响,鲁菜讲究甜、酸、苦、辣、咸五味调和,菜品味道醇厚鲜美,配以花样多且可口的手工面食,“国外消费者感到很神奇,也格外喜欢”。
鲁菜精于火候,善调五味,菜形大方,口味咸鲜脆润,尽管海外的中国餐馆有鲁菜,但杨春丽发现,其制作精髓和文化内涵并未在海外得到很好地展示和传播。她认为,这与鲁菜发展遇到的瓶颈有关,不乏传播思维保守,缺少品牌影响力,真正鲁菜制作无法在海外“显身手”,年轻一代的传承人缺少坚守力等原因。“这都让鲁菜缺少了吸引力和口碑。”
同样支持鲁菜“走出去”的还有中国鲁菜特级大师张化国。在他看来,“走出去”不仅仅是走出国门,还要走出品牌化,“杨铭宇黄焖鸡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些经典菜品没有用鲁菜的名头统一打造、主推,市场便缺少鲁菜品牌热点”。
很多菜系都有过去和现在的口味差别,近些年许多新派鲁菜开始有所发展,通过食材的选用,更讲究科学健康、营养搭配,让消费者更容易接近。张化国呼吁鲁菜厨师增强“走出去”的意愿,比如参加各种美食文化节、比赛、交流、培训等。他相信鲁菜及中国美食的魅力能对世界“味蕾”产生一定影响,“鲁菜也不会没落,只是等待‘一鸣惊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