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强日常巡检,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
由于自然环境所引起的事故只能通过预防来降低其损害,例如在遇到特殊天气时,相关设备的专业管理维护人员以及车站的运营人员应该加强对重点设备和区域的巡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对于车站和变电所内的重要设备应该加强日常的巡视,全面实施消隐工程。在日常工作中,应该要重视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以及业务素质,对于环境所引发的应急事件应该进行培训和演练,组织应急抢险救援队,各岗人员还应做好客运服务工作,避免乘客所引发的骚乱以及恐慌。
(五)完善安全规章制度
所有的安全管理需要在制度之下有序开展,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可以有效促使整体管理处于自动规范执行状态,避免传统“人管人”的滞后模式出現,形成所有工作人员自觉履行职责,落实工作细节的效果。同时,规章制度也是整体运营安全体系构建的基础与保障,通过制度的约束与权威性可以有效消除安全隐患和避免安全事故。
四、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需要依据城市的具体情况选择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做好民众安全文化教育,优化安全管理理论设计,确定管理指导方针,促使整个轨道交通的运营更加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施仲衡.依法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J].都市快轨交通,20xx,28(01):2~3.
[2]裘丽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探讨[J].中国科技财富,20xx(08):114~115.
本文从安全管理模式发展研究入手,分析了安全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四种安全管理模式的风险控制水平。并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及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本文将安全系统理论、安全风险学、持续改进及安全行为科学等现代管理理论融入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中,根据安全管理模式设计理论,从安全管理的宏观指导、结构分析、操作方式三个层湎出发,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该模式将运营管理分解为计划、实施、校验、评审四个单元。并依据理论维、目标维、控制维的不同需求提出上诉四个单元的基本管理要素。各要素在总体方针的指导下,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形成一套结构化动态管理体系。最后,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各要素的实施流程以及体系进行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安全管理模式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把握机遇、快速发展的同时,新的形式对安全运营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由供电子系统、通信子系统、信号子系统、给水与排水子系统、屏蔽门与安全门子系统、防灾与报警子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子系统、机车车辆子系统、车辆段检修设备子系统、自动售检票子系统、通风空调与采暖子系统、电梯与自动扶梯等子系统组成。城市轨道交通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及子系统与外部有很高的关联度。一旦某个子系统出现问题,就会迅速影响及波及其他子系统,形成连锁反应,进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功能,造成部分或整体功能的瘫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性强、技术设备复杂、客流量大、周期性强、高峰低谷落差显著、时效性强,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难度较大。此外,因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因深处地下,出入口少。站台和车内人员又相对密集,疏散难度相对加大更使得城市轨道交通隐患重重。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自1969年北京地铁一号线运营开始,到目前为止仅仅四十年。其发展历史较短,运营技术力量不足,特别是高端人才和富有管理经验的技术骨干严重缺乏。由于安全管理的经验不足,人员意识、设备技术和整体环境相对落后,导致了一些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存在,最终成为事故的诱因,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统计得到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事故中,发生在运营阶段的安全事故约占总量的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