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他的钢琴作品《狂欢节》其中就充满了对旧音乐的各种批判,和他发展新艺术的决心,其中的第 21 首《大卫同盟进攻凡夫俗子的进行曲》讲的就是那些他所认为的凡夫俗子在大卫同盟盟员的进攻下最终被打败的事。舒曼自比做“大卫”,而把那些守旧的陈腐家伙们称为“菲利士人”,这是借圣经旧约的典故--大卫与异教徒菲利士人作战,最终用石块击倒了巨人果利提亚。当时这不仅仅标志着一种崭新的“浪漫主义钢琴曲”的出现,更表现出舒曼在艺术方面勇于革新的批判精神。
舒曼推崇艺术中的真善美的统一,他勇于探索将文学与诗歌完美结合,比如他的钢琴套曲《蝴蝶》就是根据德国小说家让·比尔的小说《妄自尊大》中的《假面舞会》的题材而创作的。十二首小品精密的排列,像是蝴蝶慢慢从幼虫进化到蝴蝶的过程。而德文的“幼虫”和“假面”是同一个词语,这让这首乐曲拥有了双重寓意,而他这种在作品中使用暗语和标题来表达自己思想的形式,几乎在每首钢琴作品中都能够发现,所以他更像是一个侦探,留下了暗号让后人去猜测和品味。这些钢琴作品让他的作品在幻想之余更多了些诗意和哲理,严密的作曲结构,复杂的写作手段,具有内涵的作曲动机,富有前瞻性的作曲形式,深厚的文学诗歌底蕴、深奥的哲学思想等等让舒曼看上去再正常不过了,就像他的法律出身一样,严密而有逻辑,有文化确不肤浅。丝毫不像是一个单纯的精神分裂者所能达到的境界。只能用天才二字来形容。内心的矛盾挣扎,时而清醒时而分裂的生活,都让舒曼的作品在情感与理智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也形成了他自己独有的风格。
结 语
舒曼在 46 岁最终还是败给了精神分裂症,对后世的人们而言,一个如此有天赋的音乐家却以精神病院作为自己最后的归宿只叫人唏嘘不已。至今他丰富的音乐作品、艺术评论、生活日记、情感八卦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无数关于他的作品分析、情感揭秘依然充斥着各类书籍报刊,其中真真假假已经没有人再能够对证。就像武则天留下的那块无字碑一样,任由人们评说吧。反正依然有一个又一个的人被他的音乐所吸引,跟随他走进那如梦似幻的理想中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德]古·扬森编。[德]罗伯特舒曼着。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 [C]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6)。
[2]林逸聪。音乐圣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1)。
[3]毛绍纲。音乐家的桃色风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xx(7)。
[4]方之文。 舒曼:诗的音乐,音乐的诗[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10)。
[5]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2)。
1.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1.1促进学生德育,美育的协调发展
教育的功能是相通的,小学音乐教学也不例外。新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是小学进行美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所独有的形式来表现艺术美,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现在的音乐课不仅仅是简单的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乐理知识,教唱歌曲,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美好的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在小学音乐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课堂中,学生就能生动形象直观的看到作品所描摹的景象和多姿多彩的活动场景,这样使音乐课堂提高了感染力,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体验到只凭教师讲解所不能达到的情境。学生们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激发,与音乐共悲共喜,真正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1.2丰富教学信息内容
现在的小学音乐课程涵盖面非常广。在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知识,歌曲和欣赏等都有所涉及,这实际上就对音乐教师提出了一个较高的要求,但目前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和这个要求还不是很协调,很多教师对此还不是很了解,造成了课堂讲解的失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这个问题得到了缓解,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是非常发达的,全世界资源的共享很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音乐教师通过上网查找有关教学内容的材料,从而获得自己不理解和教学参考书中所没有的信息内容,这样就增大了课堂的信息量,避免了失误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