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
1、学习空间的变化在教学实习过程中,学生从课堂转移到企业销售一线,这种空间变化会触发学生对实习企业环境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大部分学生接触社会较少加之第一次接触在校期间实习,对实习认识模糊,了解不够,加上社交关系网的迅速扩大,如同事关系、公司上级与下级的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学生很快对企业的新鲜感转为失望感,这种负面的情绪和情绪的扩散直接影响到实习的效果。
2、认知观念的变化部分学生对自己在企业中工作岗位责任不清楚,也不知道岗位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加上教学实习后仍然对就业方向不明确,所以产生了应付实习的心态。部分学生因期望值过高导致落差过大,产生了更换实习单位的想法。这些因素给教学实习增加了管理难度。
3、心理调整的适应期学生在校期间只有单纯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到了实习企业这种关系发生了变化,面对的是师父和徒弟的关系、企业中复杂的同事关系,学生需要提前做好心理和思想准备。由于社会经验的`不足,与同事沟通中会产生心理落差和交往障碍,如果不能有效沟通和疏导,将影响学生实习效果。
四、教学实习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管理监督不完善当前学校在管理、监督教学实习过程和考核、评价实习效果时,缺乏信息反馈和过程考核。在实际测评时,仅用学生出勤率、工作态度、综合素质及职业技能作为评价考核依据,缺乏定量考核标准及尺度。导致教学实习达不到预期效果。
2、教学实习指导不到位随着市场对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的加大,营销专业不断扩招,实习人数也是不断增加,校方在选择实习企业时应考虑诸多因素,如学生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实习岗位、交通住宿的便利性等,企业接纳实习学生人数的限制,也是造成实习地区、实习地点不集中主要原因。实习期间企业人员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对学生实习指导流于形式。如何对疏散的学生进行实施监督和有效管理是教学实习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教学实习管理的对策
校企联合共同参与管理,培养有志向的学生,就需要对实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计划和准备。结合不同企业实际情况和资源,与企业一起设计实习流程,抓好过程管理和全程监控,保证顺利优质完成教学实习的关键举措。
1、前期准备教学实习前期准备工作是实现过程管理的前提。前期准备工作有实习前的培训、引导、教育环节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前期一系列的灌输、引导工作,使学生正确认识教学实习课程,明确教学实习的目的和要求,并结合自己所学习的专业有针对性的开展实习。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并在实习过程中获得工作经验,锻炼营销技能,端正职业态度,培养职业素养,同时做好个人职业规划,尽可能和实习有机的结合起来。淡化金钱观、消除急功近利的思想。在前期有针对性的组织动员是顺利完成教学实习管理过程的前提。在学生对教学实习有了充分的认识了解后,安排实习老师教授营销相关课程,在教学中和课外活动中与学生交流,摸清学生的想法和思想动态,排除思想杂念,轻装上阵。之后安排多家企业给学生做宣讲,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企业所属行业、在企业内有哪些实习岗位可以选择及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等,最后是在实习岗位上将要遇到的挑战和困难,让学生提前对企业有个了解。学生根据自身优势或兴趣志向选择要去实习的企业,并安排用人单位进行筛选面试,同时让学生在面试中找到自己不足之处,为选择下一企业面试做好准备。经过多次面试后,企业确定录取学生名单,给出每个实习学生的具体工作岗位和安排相应的“师父”,最后企业确定接收学生实习的具体时间(在前期13、14级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获得成功)。
2、中期过程管理教学实习中的过程管理是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一环。学生进入企业那一刻就以“新员工”的身份参与到企业活动,在实习过程中多数学生处于自我管理状态。在企业实习期间会遇到学校内不曾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从而导致思想波动大,出现退缩的想法,直接影响到实习质量。由学校安排老师将学生送到实习企业,并和企业人事部门送学生到岗并和他们的“师傅们”座谈,让师徒彼此了解,更多更详细的了解具体工作流程和工作安排,老师、学生、师父一起座谈交流也加快了学生适应性和融入性,也可以尽快的适应工作环境。企业人事部门建立实习老师和实习学生专属的微信群,并安排老师和学生加入企业微信群,更好的进行沟通、协调。同时在实习过程中校企深入交换意见,促进双方互信互通。通过利用微信故事、案例激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能,积极和企业相关部门沟通,以微信形式开展多形式的任务驱动,提高实习的趣味性、知识性。每个月深入企业和企业管理者、“师傅们”开展1-2次座谈,深入了解学生工作状况、工作态度,同时希望企业给校方提出宝贵意见,对日后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完善,培养更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