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增加多渠道供应链协同能力。在实际运营中会出现产品的滞销,或者品牌方产品的生产计划出错导致的积压。这样的情况需要线上线下几个渠道去互相消化库存。又比如会出现在双十一这种活动中互相抢商品卖的情况,导致全年计划的节奏混乱。
五、解决方法
(1)进一步优化信息网络。升级仓库的管理系统和工作台,使用电子分拣货架,使货物的分拣时间大大大缩短。优化数据接口,统一数据标签,使一份数据报表可以多方面共享使用。培训相关工作人员,使员工可以熟练掌握系统以发挥最大效能。
(2)升级物流智能化水平。对货车安装GPS和通讯系统使得运输过程没有盲点。与物流公司深化合作,开启大客户绿色通道,优先解决发生的各种问题。
(3)建立协调小组,使各个渠道打通成为一体。建立协调小组,从企业角度出发改变各个渠道各自为战的现状。加强各渠道之间的信息交换。统筹协调产品的销售,使销售管理可以真正落到实处。
基于不同管理机制联盟、买卖双方关系属性以及潜在契约环境,企业可以更好进行决策。在供应链质量管理中,基于结果的方法和基于行为的方法能有效帮助买方确定能否有效管理供应商的质量。导致代理问题产生的因素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目标冲突、风险规避、关系程度、结果的可测量性和不确定性,本文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探讨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
质量管理是基于事实的管理,需要系统地、及时地收集于质量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以便及早发现质量问题并加以改进。在供应链质量管理中,买方收集和分析其供应商的能力和绩效的相关信息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这些信息,买方能够验证其供应商是否有能力提供所期望的质量以及其质量控制和经营管理是否恰当。收集供应商质量信息是非常困难和耗费成本的,尤其是双方并未达成共享质量信息的协议。供应商质量绩效和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产品/服务质量和过程质量。
由于旅游产品的属性,买方不可能提前获得和体验,因此,在旅游供应链质量管理中,信息不对称主要关注买方是否能够获得供应商的过程质量性能和能力信息。当供应商不愿意共享信息或者提供错误信息时,买方倾向于基于结果的方法来管理供应商的质量。通常的做法是,组团社与地接社,或与酒店等供应商签订详细的合作协议,利用法律合同约束对方,保证酒店以及地接的服务质量。
信息共享对旅游供应链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信息共享,双方的公开交流和协作时,买方具有足够的信息来评价供应商的质量管理能力和行为。此时,买方倾向于基于行为的方法来管理供应商的质量。合作过程采取监督措施,例如,全陪导游负责全程协调游客与地接社服务问题,及时向组团社反馈;游客监督,组团社让游客填写旅游服务质量意见单,对行程中有地接存在的问题给予反应。同时,买方更有责任和义务给供应商提供协助,如参与线路的设计,及时告知供应商顾客需求以使其主动采取措施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响应速度。
二、目标冲突
旅游是协调密集型的行业,不同的服务产品(交通、住宿、景区等)捆绑一起构成了最终旅游产品。旅游供应链上的成员是异质的,有着不同的目标。各企业出于自我寻利的动机,将会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增加自己的利益。因此,即使双方尽可能的协同合作,但也可能存在目标冲突。降低目标冲突,或增加目标的一致性在此交换关系中尤为重要,主要体现在鼓励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协同整合、促进成员的共同利益、降低机会主义行为,减少监控成本等方面。
服务产品的无形性,以及顾客的输入增加了过程控制的难度。基于行为的方法来管理供应商的质量主要建立在协作和承诺的基础之上,同时在目标一致的交换环境中得到培育。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可以固化无形的质量特性、创建支持最终顾客的质量定义、共同制定和管理目标,最终促使供应链成员共同满足最终顾客的需求。若双方目标一致,不管是否对代理方的行为活动进行监控,代理方将按照委托方的期望行动。
三、风险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