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评价教学标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教师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也就是看学生是否能够全面、全身心的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去,是否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的启发自己的积极思维、思维广度以及深度。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小学生会显得好玩、好动以及好奇,这时候学生知识的积累大多是在无意间完成的,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为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时就迎合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兴趣,最终增长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教师在讲授《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插放一些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关的故事或者是情节,这样的设计不仅符合小学生从直观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过度的特点,也能够调动学生的眼、耳、口、鼻,让学生带着兴趣投入到教学中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这种全新的辅助教学方式势在必行,它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直观、生动、形象的感觉,还能带动教师,让教师不断的改革相关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最终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才星.关于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xx,13:2.
[2]辛桂贤.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16:2-4.
1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有效措施
为了更好地解决小学生学习时的实际问题,小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与数学相关的生活元素,组织学生更好地学习。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过程必须体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本质,才能加强数学教学和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1.1促进小学数学在教学内容上的生活化
为了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欲望,数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联系,在教学内容中体现生活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应把理性的数学概念转变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使学生通过数学知识中的生活元素,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并开展相应的数学活动。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做到寓教于乐,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在加减乘除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教学中。例如,一个背包50元钱、一个文具盒5元前、一支笔1元钱,妈妈拿出100元,买了1个背包、1个文具盒和4支铅笔,问最后会找回多少零钱。这个例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同时也蕴含着数学运算。这样的例子既贴近生活,又能更好地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体现数学生活化。小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就会主动去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元素,从而一步步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1.2运用简单的生活元素,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数学知识
事实上,现代数学中一些数学知识是小学生难以掌握的,所以教师应该灵活运用简单生活元素,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方便学生更快掌握知识要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时间计算可谓是一大难点。如果不能对时、分和秒之间的转换进行准确的掌握,就会在时间计算时出现各种问题。利用简单的生活元素,能够使复杂的时间计算简单化,从而更好让学生掌握。例如,在表示1小时10分10秒时,教师可以将树叶、花朵和小草分别对应秒、分和时。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六十片树叶可以换一朵花、六十朵花可以换一棵小草。如果有10片树叶、10朵花和一棵小草,相当于多少树叶?”树叶、花朵和小草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比较吸引小学生眼球。所以学生会根据树叶、花朵和小草之间的关系,得出树叶的总数。教师在得到学生给出的答案后,可以将例子中的元素转变为秒、分和时三个单位,最后使学生掌握时间计算这一教学知识。
2结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组织学生掌握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并体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具备的生活价值,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对于现代数学教学而言,小学数学生活化是一个新的方向。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元素,并将现实生活和数学元素相互联系起来。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的生活和数学课堂相结合,同时有助于学生面对社会需要和提升理解数学的能力。当然,我们不能忽视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元素,这就要求我们以学生生活元素为切入点,优化教学方法并加深和丰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