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幼儿教育小学化将导致幼儿升入小学一年级后产生自我满足心态.这将不利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将来的成长.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就硬性地学习了小学的知识,升入一年级后,他将会因为老师所说所讲的知识他都知道而不以为然,就会出现教师与学生各做各事的状况,使他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学前期所储备的知识毕竟有限,等他的这些储备知识一用完,而他却并未获得良好的学习习惯,那这个孩子将来就无法面对更深层次的知识.因此,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弊端是非常突出的.
2.1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
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2.2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会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2.3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
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2.4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
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
3 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课程改革模式探索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办教育,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但其中,改革幼儿教育体系中的课程体系是最为重要的.
3.1课程体系的生活化
生活是完整的.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生动又有趣的变化.
我们如果仔细思考就不难发现,在生活中真的自然融合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我们所实施的课程必须还原孩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给孩子生活原貌,让他在生活中学习.整合课程从孩子的生活入手,从孩子身边的生活中去汲取营养,这无疑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3.2课程体系的幼儿化
“孩子认识世界有其独特的方式,在幼儿的世界中,不健全的逻辑嬗变为一种诗性的逻辑,不完善的科学演绎为想象的艺术”.孩子正是从这种“融合式”的认知方式来认识世界的,这里暂且称它为“幼儿化”的认知方式.充分利用孩子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来调整我们的课程,允许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活动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将我们的课程适应孩子的这种认知方式从而使课程自然地整合于一体.
3.3课程体系的社会化
陈鹤琴先生很早就提出“大自然是活教材”的教育观念.当今社会已越来越向着社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也给我们课程的整合,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幼儿园的教育决不仅仅在幼儿园.周围生活中有着广泛又有利的诸多教育因素、教育资源,将幼儿园的教育真正尝试与家庭、社区整合起来,充分利用周围有利环境,整合我们的课程,将对幼儿园教育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4课程体系的长远化
孩子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于孩子的发展,我们似乎习惯了“教学目标”这样的方式.每个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活动实施的效果都以具体目标达成状况来进行评价、衡量.但孩子的发展要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因此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我们也要以一种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在短时间里也许看来各个领域的教育目标不能得到平衡,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却自然地得到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