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护理学

护理专业论文必备【15篇】

时间: 2024-07-26

论文助手微信号: bylw8com 论文客服QQ:3346581880

护理专业论文必备【15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护理专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护理专业论文必备【15篇】

护理专业论文1

  【摘要】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07年5月颁布了护理等7个专业门类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对照新的培养目标及新特色大纲,中职护理专业病理教学应进行以下适应与改进,编写符合中职护理专业层次的病理教材;调整现行教材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关键词】新教学计划大纲中职护理专业病理教学适应与改进

  2007年5月,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了新修订的护理等7个专业门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新大纲特色为“围绕目标、注重方向、强化技能、厚重人文”。为了切实贯彻新计划新大纲内容,中职护理专业病理教学应做如下适应与改进。

  1编写符合中职护理专业、层次的病理教材

  针对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精神,应重新编写病理课程教材,新教材内容应从以下两方面做好适应与改进。

  1.1降低教材难度,突出中职层次特点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面向农村和基层的实用性较强的通才,而非研究生、本科生那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的“专才”,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薄弱,因而对原有教材中较深的、较难的理论知识应删繁就简,使教材通俗易懂,更加贴近中专生的实际理解接受水平。

  1.2联系护理临床,突出护理专业教材特点

  教材的编写要充分考虑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除将病理、病理生理学内容依照系统特点有机结合,独立成节外,还要增加病理与临床护理联系的内容,使病理学更加贴近护理专业,为学习护理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2调整现行教材内容

  在新的病理教材未出台的情况下,应针对现行教材中那些临床中用不着的抽象、深奥的理论性内容进行大胆的剔除,避免学生因文化基础、理解能力较差而出现听不懂导致厌学的现象,病理教学重点放在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内容上,注意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讲授疾病过程的一般规律及主要常见病的基本病变上。结合临床实际需要,病理生理学的课时比例较以往应适当增加,重点放在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休克、缺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等内容上。

  3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新教学计划、新教学大纲中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学目标不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要求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方法的适应与改进上应改变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授课模式,通过多种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使课堂具有活力和吸引力,借此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1引入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案例引起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学习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学的引入,使深奥、概念抽象的病理学知识与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的知识、技术联系更紧密,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取知识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吸收转变,这样就能更好地适应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就病理学而言,临床病例、日常生活案例、病理发展史上的典型案例,只要是与病理学内容相吻合,均可引入教学之中。

  3.2强化精讲点拨

  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本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大胆删除本专业内容中偏难、偏深又与临床实际应用关系不大的理论知识,尽量将授课内容概括、精减。如讲心力衰竭时重点讲解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诱因、机体的代偿及功能变化,而对复杂的发病机制可用两句话总结为: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心肌各部分舒张收缩活动不协调。对于与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诱因应着重强调,如对心力衰竭病人输液应严格控制滴数、输液量,适时引导学生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到的知识立刻学以致用,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职业自豪感。

  3.3注重归纳总结

  病理学知识内容繁多,病理变化复杂,对于有联系的疾病、病变,教师可预先制订详细的讨论提纲,找出病变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启发、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如对大、小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可从病变性质、好发人群、病变范围及好发部位、X线特点、临床表现、预后六个方面进行总结,此外如肿瘤、组织的.损伤、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等均可以列表的形式予以归纳总结,使知识要点更有条理、更简洁,特征性的病变更加突出,方便记忆。

  3.4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

  病理学中许多重要的病变有大篇大篇的文字性描述,而质量好的多媒体课件可以非常直观地将枯燥的文字描述转化为感性认识,再由病变紧扣临床联系,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信息量大、教学内容表现力、感染力强的特点,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病理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病变的理解,这样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能极大加强。

  4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强化实践性教学亦应成为适应与改进的重要措施。

  4.1调整充实实验教学课时与内容

  根据新计划、新大纲的要求,结合护理临床实际应用,对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的实验课比例进行了调整,大幅度的删减病理学实验课时,针对临床护理特点开设了空气栓塞、水肿、休克、缺氧等动物模型的内容,加强学生动手、观察、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合理分工协作的能力。

  4.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病理学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应用总论的一般规律解释各论的特殊规律,运用病理变化解释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即提出护理诊断),讨论解决的办法(即护理措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现学现用、活学活用知识,让学生体会到病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在护理学习中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拉近医学基础和护理临床的距离,激励学生进一步主动地、有目的、有效率地学习病理。

  参考文献

  [1]田佳莲,王凤华.编写整体护理教学案例的体会[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70-71.

护理专业论文2

  法,是临床应用最多的一项护理实践活动,其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是衡量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也是护理管理的重点0,以往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是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质量管理,专项护理管理的研究较少。而专项质量控制比平时的质量控制更易发现问题3。我院通过组建输液治疗专业学组,以质量保证理论为框架,建立有效的质量评价标准对输液专项护理进行质量管理,发挥了提升专项护理质量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xx年在护理部的领导下成立了输液治疗专业学组。人员按照自愿报名及小组筛选的原则从以外科、内科、综合科室、干部病房为主的临床科室护理人员中遴选,入选人员工作经验丰富、对静脉输液工作有一定积极性及责任心。输液治疗专业学组由42名成员组成,设组长1名,副组长4名,秘书1名,组员36名。成员均为女性,年龄23~48(33.32±10.11)岁;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8名,护师33名;学历:本科及以上27名,大专15名。

  2.方法

  2.1输液治疗专业学组的职责

  输液治疗专业学组由护理部主任直接管理,按工作计划实施;内部设有质量管理组、技术培训组和科研训练组。组员覆盖医院所有进行静脉输液的部门,曰常工作由相应科室安排,科室护士长根据学组通知及年度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学组成员的工作,使其在不影响科室工作的前提下完成在学组中承担的工作。输液治疗专业学组与药剂科、感染控制科、影像科等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及时解决静脉输液中遇到的问题及对临床进行技术支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培养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加强静脉输液质量,保障输液安全,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输液治疗专业学组明确要求组员需对本科室护士进行输液治疗相关理论及技能的培训及考核;监控本科室输液治疗工作质量及输液治疗安全;负责本科室输液治疗特殊操作,例如: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输液治疗相关问题的会诊等;收集输液治疗中数据并积累输液治疗经验,开展本领域内的科研工作;参与输液治疗专业学组活动。

  2.2完善输液治疗学组的规章制度

  输液治疗学组依托科室护士长及学组成员开展工作,人员平时分布在各个科室,为了更好地督促成员开展工作,学组完善了有关的规章制度,包括学组职责、组织构成及组织成员选聘、输液治疗护理实践要求、输液流程、文书记录、感染控制及安全操作、设备使用、穿刺部位选择及输液工具的使用、特殊输液装置、导管及穿刺部位的护理、输液治疗并发症的护理、输液治疗辅助技术的实施、输液相关报告及会诊制度、静脉输液培训及继续教育制度、临床输液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2.3建立静脉输液治疗评价标准

  输液治疗专业学组在全院调研及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从输液工作涉及的药物配备、输液工具及设备使用、静脉通路建立、患者输液过程病情观察及并发症处置、护理文书记录等内容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筛选静脉输液过程中具有较高危险性、重复程度高、容易发生问题及消耗成本较大的技术项目进行重点分析,制订并完善了输液治疗质量评估标准,包括要素质量2项、环节质量9项、终末质量5项,见图1。

  2.4严格按照输液治疗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实施质量控制

  输液治疗专业学组的各位组员按照输液治疗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监控本科室输液治疗工作质量及输液治疗安全,将发现的输液治疗问题及时上报组长,并及时反馈给科室护士长进行改进;统计本科室输液治疗相关数据并初步分析;每季度总结科室输液治疗开展情况,并形成工作报告上交组长。

  3.效果

  3.1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提高(见表1)

  3.2输液治疗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见表2)

  4.体会

  4.1输液治疗专业学组的建立促进了输液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

  结果显示,输液治疗专业学组的建立促进了输液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在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中,通过选择包括“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在内的三维质量结构模式指导实践,将人力资源要素纳入质量评价中。通过培养12名具有四川省静脉输液治疗资质的专科护士,更好地落实了全院护理人员输液治疗相关技术的培训与考核4,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基本技能,同时开展了多项输液新技术、新业务,例如:改良赛丁格技术、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等;开设了输液治疗门诊及一系列与输液治疗相关的科研项目,为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经验。输液治疗专业学组根据质量评价指标落实专项护理质量控制标准,重视输液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及对输液治疗结局有关键影响的步骤,通过组员在各科室规范输液治疗的工作流程及操作技术,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上报,使输液治疗专业学组能及时针对问题给予科室合理建议或进行现场督导,促进了护理学科队伍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输液治疗专项护理质量逐年稳步提高。

  4.2输液治疗专业学组的建立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显示,输液治疗专业学组的建立提高了接受输液治疗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效果是服务的目的,条件与过程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满意度作为终末质量是患者对医院、医务人员服务全过程及护理管理诸方面的综合评价。通过优化流程,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不断提高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是护理服务的最终目标之一6。输液治疗作为患者就医经历较为频繁的护理项目对患者就医的满意度影响较大,输液治疗专业学组将患者满意度等标准纳入终末质量评价标准,能够较好地反映输液治疗质量的实际情况。在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并对要素及环节质量进行积极控制的前提下,输液治疗专业学组落实责任制度,有效集中了全院在输液治疗管理、技术及理论上的优势,持续改进了输液治疗护理质量,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多项输液相关新技术的开展使以往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患者输液治疗终止的情况都不再出现,保证了患者治疗的连续性;药物及设备使用不良事件、血流相关性感染、输液并发症发生率的下降,提高了患者输液治疗的效果及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臝得了患者的信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是对护理质量的数量化测定,只有科学的指标体系才能更好地指导护理质量建设。作为专项护理之一的静脉输液项目,其质量和安全与患者的健康直接相关。通过建立输液治疗学组,并根据质量保证模式建立专项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指导护理实践,充分发挥了专业护理学组在专项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优势,有效促进了专项护理质量的提高。

护理专业论文3

  [3]陆建英,梁涛. 改进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与皮下出血的关系[J].护理研究,20xx,(2A):324.doi:10.3969/j.issn.1009-6493.20xx.04.021

  [4]许秀丽,朱秀勤,邢攸红,马燕兰,王玉玲;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关系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xx年01期

护理专业论文4

  摘要:现代护理观认为护理活动是以“人为中心”的照顾行为,故良好的护理行为应该是充满“情”的,即充满人性的关怀。而目前,中专学历的护理毕业生依然作为我国一线护理人员的主力军。故本文着眼于此,提出加强中专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重要性,并试从学校人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革及创设人文环境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关键词:中专护理;学生;人文关怀;课程;环境

  关怀能力即关心、关爱、照顾他人的能力。在护理工作中,关怀能力与护理技能构成了临床护理的两条主要枝干。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而言,关怀能力是构建其护士角色人格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也是护理行为的精髓。故笔者认为良好的护理行为应该是充满“情”的,即充满人性的关怀。

  1背景

  1.1现代护理观对人文关怀能力的要求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明确要求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心理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关怀意识。现代护理观认为护理活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照顾行为故人,既有生理方面的需求,还有心理及社会方面的需求。这就使得护士向多元化角色转变。现代护士既是照顾者、计划者、决策者、沟通者、协调与管理者、健康咨询者、还是患者的代言人及保护者、研究者。

  1.2国外护理课程设置对我国护理教育的启示

  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将社会学、心理学、沟通与交流、信息学、文化安全、统计学等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其特点是人文学科内同多,注重综合素质及能力提高。美国、德国的人文学科就占课程总学时的20%~25%。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文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律、管理与领导、艺术、表演、历史、地理、家庭等内容。我国的护理教育课程设置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借鉴国际护理教育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加快护理教育改革的步伐,建立科学的护理课程体系。

  2培养方法

  2.1人文课程设置改革

  目前,我国中专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结构基本上按公共基础课(占20%)、医学基础课(占35%)、护理专业课(占45%)。其中护理专业课中属人文课程的有护理心理学、护理礼仪、人际与沟通。可见护理人文课程单一、多样性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笔者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1增加人文课程的课时。基于中专护理专业在校学习时间一般为2年,在不削减专业课课时基础上,故可以适当地增加课时,如将白天六节课的课时增加为七节,晚自修在总时间不变的基础上,改成两节课或三节课的微型课。

  2.1.2增加人文课程种类:除上述以外,可以增加如伦理学、卫生法律法规、精神病护理、营养与膳食、护士人文修养、宗教基本知识、音乐欣赏、戏剧欣赏、美术基础等。各中专学校亦可根据自身情况增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办出自己的特色,如杨运秀等“基于孝文化教育的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情感的培养实践”研究表明“将孝文化教育作为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教育的切入点,能有效促进护理专业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其护理职业情感的健康发展”。

  2.1.3授课形式: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这些人文课程分成必修课与选修课,选修课可通过晚修的微课堂或讲座形式进行。

  2.2教学方法改革

  在传统的课堂教育中,大多以课程内容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往往注重知识的讲授与灌输,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人文课程教育的改革中,应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主导的地位,关注学生的感受能力,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人文课程教育应正确引导学生对人性关怀的情感投入,积极培养良好的移情、倾听等重要的护患沟通能力。除传统授课形式,可以增加视听教材,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情景。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如组织学生参加戏剧表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投入到情景中体验情感,加深印象;还可以布置暑期或寒假作业,鼓励学生到到医院见习,采访优秀的临床工作的护士或典型的临床患者,写成见习日记或调查研究;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节到敬老院献爱心,或走进社区宣传医学护理知识等。

  2.3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与显性课程直接教授知识相比,有些“潜移默化”、“熏陶”式的影响则可称之为隐形课程。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隐形课程应作为人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优质的人文课程含有丰富的隐性文化的课程。人文教育主要不是靠课堂的讲授,而是潜移默化的影响。隐形课程存在于校园各种情境中,如学校精神、教师品行、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园环境、讲座、社会实践等。故学校应该努力营造一个良好人文教育环境,如通过学校的文化艺术节,设置“护理文化”主题,鼓励学生以话剧表演、海报比赛、主题作文比赛等;每年5.12护士节可以举行授帽仪式,邀请临床优秀护士或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发表演讲,进行护士节文艺汇演;校园里可以定期举行讲座;定期播放医学护理主题的电影如《深海长眠》、《白色荣光》、《入殓师》、《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美丽心灵》等或医学纪录片、网络公开课等。护理工作的对象——患者,他们不仅承受着疾病带来的生理上的痛苦,还往往病魔带来的'心理煎熬。他们的心情常常是焦虑、恐惧、抑郁甚至是绝望的。如果说身体的疾患带来的疼痛,那么心理的煎熬带来的便是脆弱。每位患者都是渴望呵护和关怀。护理工作既是一种面向人的技术性工作,又是人与人的一种沟通互动。人与人的沟通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是真诚的、相互理解的。护理工作者需要在工作中学会观察与理解、耐心与包容、倾听与疏导。用默默而坚韧的付出,充满人性的默默的照护,努力将健康与心灵的阳光带给患者,这应该才是“白衣天使”的真正内涵,也应该是每位护理专业学生及临床护理工作者坚守的自我价值。

护理专业论文5

  导读:通过对营养学的结构和组成的描述,职称论文范文本文就护理专业的营养学知识的教学情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摘要】目的:了解目前本校护理专业临床营养学教学现状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探讨加强临床营养学教学的必要性,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对550名不同层次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内容涉及临床营养学知识及获取知识的途径等。结果:修完营养学课程的护生和成教护生各项得分高于未修完或未学的护生,但总体上各组护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不甚理想。除修完营养学课程的学生外,其他学生很少考虑通过专业书籍来获取营养学知识。结论:各层次护生的营养学教学亟待加强,毕业论文范文有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护理质量。建议将营养学从选修改为必修,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等方面入手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护理专业;临床营养学;教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xx年10~12月在校的534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依据临床营养学的教学程度及学生层次分为四组:

  (1)还未学习临床营养学的护理本科生;

  (2)正在学习临床营养学的护理本科生;

  (3)修完临床营养学课程的护理本科生;

  (4)还未学习营养学的成教护理专科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50份,收回问卷534份,有效率97%。

  1.2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1[],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

  (1)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2)营养基础知识(基础营养和食品营养各25分,合计50分);

  (3)临床营养知识(临床营养基础和疾病营养各25分,合计50分);

  (4)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及对掌握临床营养知识的需求等。

  1.3统计学方法:资料的处理采用epidata录入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组间两两比较。

  2、结果

  2.1一般情况:各组学生人数及其年龄分布见表1。

  2.2基础营养知识:见表2。

  2.3临床营养知识:见表3。

  2.4获得营养知识的途径:在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方面,不同组别学生存在差异。就获取营养知识途径而言,成教专科护理学生和未学临床营养学的护理本科学生最常用的途径是一致的:家庭、朋友和科普书籍;正在学习和已经学完临床营养学的护理本科学生最常用途径是一致的:学校老师和专业书。

  3、讨论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我们根据临床营养学的教学程度及学生层次分为四组,各组学生对临床营养学知识的情况差异较大,护理本科生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基本与其所学程度成正比。成教护理专科生没有系统学习过临床营养学课程,但其知识掌握情况仅次于修完临床营养学组,优于另外两组,硕士论文范文可能的原因有两点:

  (1)成教学生大多来自临床工作岗位,在入学之前因为工作需要而掌握了较多的临床营养学相关知识;

  (2)从各组一般情况可见,成教学生年龄较其他3组学生大,其对营养学知识的.所见所闻自然也多余其余3组。故其虽然没有学习过营养学知识,其得分并不低。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成教专科护理学生在获取相关知识最常用的途径不是老师而是家庭、朋友和科普书籍。而同样常用这两途径来获取知识的未学临床营养学的护理本科学生,其营养学知识得分是最低的。但总体来说,各组护生的营养学知识掌握都不太理想,无论是基础营养知识还是临床营养知识,其平均成绩均不到40分。

  护理人员的营养知识及运用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在校期间的营养教育,对护生加强营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教师的指导对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营养学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认识到营养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非常重视营养护理教育[2],护理专业均开设营养课程,而国内由于各种原因护理专业对营养学课程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层次的护生没有开设专门的营养学课程,即便开设也大多是选修课,这样可能会导致护生进入临床工作后很难应对临床营养护理的实际问题[3]。因此,应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生开设营养学必修课程,调整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段,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落后的营养护理现状,使护理人员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余清,余震,金伟琼,等,护理专业临床营养学教学的现状调查及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xx,2:78.

  [2]Adams KM,Liddell KC.Kohl Meier M,et a1.Status of nutrition edu-cation in medical schools[J].Am J Clin Nutr,20xx,83(4):941S.

  [3]吴小燕,吴雪玉.临床护士营养知识的调查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xx,8(8):139.

护理专业论文6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我校20xx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一组编为A班,一组学生编为B班,A班48人,14-15岁6人,16-17岁32人,18-19岁8人,20岁2人,平均年龄16.7岁;入学考试(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平均成绩202.9;汉族生27人,民族生21人(其中民考民4人,民考汉21人)。B班47人,14-15岁5人,16-17岁33人,18-19岁6人,20岁3人,平均年龄16.9岁;入学考试(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平均成绩204.7;汉族生25人,民族生22人(其中民考民2人,民考汉20人)。

  (2)研究方法

  A班与B班由同一位教师授课,采用相同的授课课件,教师先讲解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展示图片、播放身体评估视频,由于临床见习基地能够接纳的学生数量有限,因此A班学生在理论学习后进入信息化实训教室借助电子标准化病人开展实训,B班学生进入临床见习基地实训,由临床带教老师分组指导查体见习。每次实训结束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交实训报告,每组6-7人。教师通过与学生交谈、批改实训报告的方式初步了解学生对技能及知识掌握情况,并不断改进两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评价方式

  在完成常见症状及身体评估两个主要章节的教学后,采用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编制理论试卷,由事先培训过的医学专业的老师扮演病人并叙述症状,选择心肺听诊及头面颈检查、躯干及四肢检查、腹部触诊、神经系统功能评估作为主要技能考核项目,考查学生查体及识别症状的能力。理论成绩与技能成绩各占50%。

  2.结果

  A班学生平均成绩为79.69分,B班学生平均成绩为72.15分。理论成绩平均:A班高于B班3.5分,技能成绩平均:A班高于B班4.16分。考查结束,教师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分析原因,89.3%的学生认为实训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有帮助。90.6%的A班学生认为,借助电子标准化病人练习,有助于理论知识的记忆,查体体验相对深刻,考核时能够将查体记忆和体验迁移到真实的病人,但在常见症状的学习部分,应用电子标准化病人的意义不大。97.2%的B班学生认为,临床见习虽然能够接触到真实的临床情境,但多数病人拒绝临床见习学生的查体实践,几乎每次只能有一个有时甚至没有学生能够在病人身上查体,所以没有深切的体会,多数记忆还是从教学录像以及观看老师查体中获得,迁移时会有一些犹豫。

  3.结论

  目前,电子标准化病人的仿真程度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其提供的大量异常体征及其可反复练习的特性,省去了教师实训前搜集标准化病人的时间,在标准化病人缺乏、以及患者因疾病拒绝学生查体的情况下对健康评估课程实训有一定的帮助,其应用很好的解决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意义。

  4.思考

  电子标准化病人的应用,对健康评估教学的意义是不可忽视的,但作为教师,在应用时必须思考并解决一些问题:电子标准化病人毕竟不是真实的病人,如何引导学生与病人沟通,体现人文关怀?在模拟临床情境时,电子标准化的语言配合能力及反应能力有限,教师应怎样做才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展现最为贴近临床的情境?这些问题都是值得引起重视的。总而言之,教师应不断探索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寻求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做到优势互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知识,训练技能,不单纯依赖某一种辅助教具。

护理专业论文7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

  我是惠州学院某某系03本2班的学生陈某某。 我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是《某某》,我的指导老师是曹国安讲师。

  具体来说,我的论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

  第二部分,主要概述了。

  第三部分,主要概述了。

  第四部分,主要概述了。

  上就是我的毕业论文答辩自述,希望各评委老师认真阅读论文并给予评价和指正。谢谢!

护理专业论文8

  当今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专业护理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本人作为多年从事医学教育并参与护理人才培养的教师,深感责任重大,担子沉重。目前,我国对护理人员的培养已形成独立、完整的教育体系。但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材建设相对滞后,至今,尚未有针对护理专业的系列教材。本人通过参编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材,产生了一些思考。

  1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材使用现状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护理专业教育计划所列的基础医学课程,迄今未见一套教材是按护理专业培养的要求编写的。全国大部分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所使用的医学基础教材是借用医疗专业的教材,这些教材对护理专业而言,专业针对性不强,内容偏多、偏深,整体分量偏重(每学时字数介于4100-6600之间)。从基础医学教育的要求来说,亦应随各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教学时数的差异,所选用教材也应有所不同。由于一种教材供多专业使用的普遍现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在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育中矛盾尤为突出。故必须重视教材建设这个关键,有必要编写一套针对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材,及早改变护理专业教材不配套,缺乏专业特色基础医学教材的现状。

  2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材编写的构架

  根据我们多年从事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育的经历认为,教材编写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面向护理专业,体现护理专业特点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材的编写,在联系临床实际打基础方面应注意偏重护理专业特点。基础理论知识在保持其原有系统性前提下,应尽量与临床实际应用相吻合,但要防止牵强附会地凑合护理内容,而消弱本学科的基本要求,绝不能出现基础代替临床、理论与实际脱节或本末倒置的现象。教材的编写既要以基本理论为主干,又要围绕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与护理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做恰到好处的延伸与扩展,达到学以致用,为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不能简单的消减内容,降低要求以适合教学时数。而是要精选内容,与护理专业相关部分的理论知识深广度和基本技能训练方面,均应着重加强,使之更切合护理工作的要求。例如,在生理学循环生理章节中有关血压的概念、正常值、形成条件和机制、影响因素等基本理论知识应重点阐明,而且应配合必要的实验,使学生理解深而透,使之与后续的临床应用能相呼应。

  教材编写中,在保持本学科基本知识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对那些与护理工作关系不大的繁琐理论知识,可以删繁就简。这样才能在阐明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方面的篇幅得以充分的保证。如,在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章节中,关于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及计算过程尽可删除,而对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测定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测定的注意事项应详细阐述。对体温的生理变动、散热方式、途径及调节,可结合生活过程,联系临床护理实际,做深入浅出的讲解,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基础理论对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总之,护理专业使用的基础医学教材,既要传授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又要面向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学习后续的各科护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要为今后参加护理工作实践需要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长远发展铺平道路。

  2)反映现代科学水平

  一本高水平教材,不仅要介绍本学科的传统内容,而且还应反映本学科进展的现代水平,并能适当的指引未来,使读者能开阔思路,培养富于创新的精神。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现代化,要立足于不断“更新”和认真“精选”。先进性不能理解为有新必录、凡旧必删;而现代化也不是要把科学前沿和尖端内容都编进去。应该是把学术上被广泛肯定,技术上属于现代适用,且被多数医疗卫生单位引进和使用的内容编写到教材中去。

  在强调教材先进性、反映现代水平时,要防止把本学科应该掌握的传统内容和经典理论当作陈旧的东西而被弃之。众所周知,传统的经典理论,往往是反映事物本质的、规律性的基础理论,它对于奠定基础、启迪思路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材编写应处理好传统内容和现代进展之间的关系,教材的更新仍应以传统的经典理论为主干,去掉那些已被淘汰和繁琐的内容,精选那些与现代科学发展密切联系的部分,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来阐明基本概念。

  反映教材的现代水平,应按本学科的性质任务,围绕“三基”,针对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去精选内容。要注意适应我国医疗卫生的实际水平,不能把尚未成熟、尚未能被广泛使用的东西,过早过急的引入。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某些区域以达到先进水平,但还有较多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设备还较简陋,因此要求我们所培养的护理人员应有较大的适应性,这一点在教材编写中应有所体现。这就是说,既要吸取当代科学新进展,又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选择,还应注意反映国内外有关本学科的科研成果和进展动态。

  此外,教材不同于专著,不能侧重与显示编者的学识和才干,教材的着眼点要放在适应教学所需,应便于教和学,因此,教材的结构和编排方式,要符合教学规律。

  3)有利于培养能力

  教材对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能力方面,无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力培养的范围很广,我们认为应侧重以下几种能力的培养。

  (1)思维能力

  教材的编写在传输知识的同时,还应着力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一方面要求教材结构前呼后应,左右沟通,使学生通过阅读、钻研,能将所学的知识相互联系,融会贯通,而不是孤立的死记硬背;另一方面在学生能力所及之处,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结合本学科的发展过程,在相关章节穿插一些国内外学者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史话。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去观察、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2)自学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容量急剧增加,因此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善于关心与专业相关的科学技术的进展,主动吸取新知识。这样,走上工作岗位后,能不断充实和提高业务水平,适应现代化的要求。这就要求教材应特别强调文理上的深入浅出、通顺明了,使教师可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在预习和复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自学和阅读能力。

  (3)实践能力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医学教材,在实践能力培养上负有重要责任。应针对护理人员的培养目标,加强实验实习,实验项目要精选,适当可减少些项目,增加实验时数,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善于自己动手,主动去观察剖析所得结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作为教材应努力提高“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适合我国情况的先进性和教学的适应性”等等。此外,我们认为应该提倡一门学科有多种版本教材,以便择优选用。对于全国通用教材出版以后,应广泛听取教师和学生的评议,及时组织修订,使之不断完善,以利教材质量的不断提高。

护理专业论文9

  一、骨科护理的新发展

  1、护理对象需求的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患者的比例日益增加,人口老龄化所致腰椎退行性病变、老年颈椎病、关节炎的患者增多,他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骨折患者,要求尽早离床活动;截瘫患者要求再次手术以恢复肌力,能够自理生活;关节重建患者要求术后功能恢复良好;骨肿瘤患者要求保肢性治疗,提高生活质量等。他们迫切需要精湛的医术和优质的护理。

  2、诊疗手段的发展

  随着医学新技术、新项目的不断发展,骨科医生能应用的诊疗手段在不断更新,特别是对于高龄患者,他们不能耐受长期卧床,骨折单纯手法复位和石膏固定患者明显减少,外科手术干预成了老年骨科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骨折固定从内固定、外固定发展到髓内钉;脊柱手术从腰椎到胸椎、颈椎;断肢再植从单侧肢体到多侧肢体甚至多个节段的再植;严重开放性骨折,肌肉血管的毁损面临截肢的肢体,经过清创、骨折固定、皮瓣移植、血管神经修复手术后保肢;全髋、全膝关节置换,从单侧置换到双侧置换;这些都为骨科护理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3、人性化护理的发展

  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是优质护理的核心内容,确立“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优先服务为宗旨”的护理理念,使患者在医院就诊时的需求获得最大满足,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主动了解患者的病情,加大查房力度,在进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时,一切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制定以人为本的服务质量标准, 对每一个环节都详细说明对服务的要求和需要达到的效果,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从而带动整体护理水平的提升。

  二、骨科优质护理采取的措施

  1、护理资源合理配置

  (1)确立护患比例

  充实的人力资源是各项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为确保护理质量,应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有关规定,使护患比例达到1:0.4则趋于合理,尤其是一线护理人员的配备,应作为医院考核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应引起各级领导的充分重视。

  (2)均衡护理资源

  针对骨科手术量大、早晚间护理治疗多的特点,在治疗的集中时间段安排双班人员,增设早晚班、延时班,采取以老带新的搭配模式。将专业技术好、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充实到复杂的护理前线工作,让他们主动承担起全面优质护理的重担,充分发挥他们护理的经验和模范带头作用。为提高护理质量,在病区根据护理工作量、患者数量,实施分层次护士弹性排班法,充分体现责任到人的排班理念;通过设立护理组长和责任组长,实现责任到人。让患者对责任护士和管床护士更加熟悉,从而促进了护患和谐,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工作真正得到落实提供可靠保障。

  (3)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

  为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严格按照绩效考核制度,结合护士负责患者的数量,质量、患者危重程度、护理难度、患者满意度等,在奖金分配、争先评优等方面,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并将其纳入年终考核。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作为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整体水平的突破口,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扎实稳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2、落实规章制度并明确岗位职责

  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制度做保障,严格以国家卫生部签发的20xx年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为标准,以其作为指导我们的日常护理工作纲领性文件,同时结合护理部制定的护理岗位职责、护理工作常规和护理服务技术操作开展工作。对于核心制度进行不定期考核,严格执行查对、交接班制度,施行分级管理,明确各班的岗位职责。基础护士在上级护师的指导下完成工作,责任组长主要负责病区对疑难、重症患者的护理及对日常护理工作的检查和督导。基础护士对责任组长所指导的各项护理计划和措施要落实到位,并参与病房的管理和基础护理工作。由于骨科患者病程长、创伤大、护理工作相对繁杂和要求高,采取分层管理的措施既有利于年轻护士快速提高护理水平,又能保证护理安全,使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护理。

  3、创建优质护理环境

  环境的清洁与舒适能够影响患者的'情绪,也是患者治疗和恢复过程中基本生活得以保证和优化的前提。优质服务要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体现人文关怀。要确保房间每日清扫工作按时进行,为患者提供方便的饮水和热饭服务,尤其对骨科活动不便的患者,要保证其生活所需物品、被褥要勤于换洗,以免发生褥疮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康复。优质护理服务要以不断提升患者和社会的满意度作为考核指标,促进治疗方法与人性化护理关怀的完美结合。

  4、落实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常规治疗、病情观察、生活护理、健康教育等。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是保障临床护理工作安全的基础,是提高患者满意度、密切护患关系、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精神的关键所在。

  (1)加强护理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以增加护理人员的职业使命感,让每一位护士都能意识到个人工作质量的优劣对患者、科室、个人、医院都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在护理中,要强化安全意识,杜绝安全隐患,从根本上消除依赖患者家属陪护的心理,杜绝让家属或陪护做一些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操作等护士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建立每周定期安全隐患点评制度,规范预防压疮的护理工作流程。

  (2)强化基础护理

  要进行基础护理理论、基础护理技能及基础护理操作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懂得骨科基础护理工作不仅是使患者的清洁、舒适,更重要的是通过基础护理工作,减少危重、长期卧床、重大手术后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确保疗效。

  (3)明确工作流程及标准

  明确各班工作的流程及标准,规范护士工作的行为;明确各班人员职责,加强督导。护理部每周组织人员对各科室的工作进行一次抽查,每季组织全院护士长对科室的护理工作全面检查,护士长对每天日常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质量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确保临床护理质量持续不断改进。

  (4)贯彻执行各项条例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卫生部关于《综合分级护理原则》、《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及《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护理服务规范》的要求,实行有效分级管理,积极参加患者术后的生活护理,减少患者家属的后顾之忧。在病房实施责任制分工的方式,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每名患者均有相对固定的护士对其进行全面负责,并进行有效的跟踪服务,为患者的早日康复提供了必要条件。

  5、加强医患沟通

  护理质量的提升最重要的是医患之间的沟通,良好的沟通可以改善护患关系、避免纠纷,对疾病控制及服务质量满意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外科骨伤患者多为意外事故,患者易出现情绪波动。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不仅有利于患者情绪的稳定并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而且有利于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沟通与治疗中,医护人员要始终牢记一切为了患者的服务宗旨,以耐心的态度和热情的服务,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体现足够的人文关怀,树立医患之间的信任感,为今后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为患者的早日康复提供了可靠保证。

  三、小结

  优质护理服务是广大患者的要求,是切实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也是医疗体质改革的必然趋势。要做好优质护理服务,就必须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要做好优质护理服务,就必须转变服务观念,以足够的人力、物力为基础,通过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协作,以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的培训工作为重点,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和职业素质,使其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行为规范,以慈爱、细致入微的护理,让患者真正地感受到护理人员是在用心服务,护患关系才能得到真正改善。只有医患、护患关系得到彻底改善,医疗环境才会向着和谐、进步的方向发展,并达到良性循环。对优质护理这一概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非常必要,提出权威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对护理质量、整体护理等相关概念进行鉴定,并探讨影响优质护理的因素和促进提高护理质量的措施,这些都是优质护理下一步进行研究的课题。

护理专业论文10

  摘 要:

  研讨提高护理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方法:通过对本校近几年来对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中关于选题,指导手段,答辨评价体系的总结,探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结果: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度,合理的选题,优化指导模式能较大程度提高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

  关键词 毕业论文 本科护生 选题 论文答辩

  1 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就是完成毕业论文的基础

  本科新生进入学校后就应让学生明确毕业论文就是本科生在大学学习阶段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就是授予学位的必要条件,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用往届因毕业论文不合格而未拿到学位的例子,打消学生侥幸过关的心理,端正态度。同时指导教师在指导环节也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待这项教学任务,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我校护理学本科学生有一年的实习期,在学生进入实习前的一学期成立本科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组织毕业论文写作讲座,确定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名单。召开开题报告会,再次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及完成每一环节的时间安排。

  2 合理的选题就是完成毕业论文的关键

  选题就是毕业论文的起点,合理的选题更就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毕业论文的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专业特色,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选题应大小适宜,题目新颖。

  从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获取选题的灵感。虽然毕业论文一般在最后一年进行,但就是学生在校专业课的学习中就应有所准备。专业课教师在授课时,应提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一些前沿知识及在护理学领域中对一些问题的不同观点,而这些知识、观点、问题都可能引起某些学生的高度关注,甚至成为他以后毕业论文的选题。

  从大学生创新实验中进行总结归纳得到选题。我校每年进行的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就是我校开展以实验为主要手段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的科技创新实验活动,为我校“质量工程”建设中一项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其实施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学生积极申请参与项目过程中,可以找到适合学生自己的毕业论文的选题。

  从临床实习中发现问题上,提出论点。护理专业实习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践的过渡时期,就是培养合格的护理人员必经的途径,我校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有一年完整的系统的综合医院的实习时间。学生在不同科室的实习中所接触到的新观念、新技术及发现的一些新问题等,学生可以把自已最感兴趣的方面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

  从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分出一些子项目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这就是一个较好的方式,最好就是参与科研项目的同学,但能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本科层次学生毕竟有限。

  查阅文献,从中获取选题方向。阅读大量中英文综述、论文,先粗读,从中选取对论文选题及写作有参考价值的文章;再进行精读,从中提取有意义的内容。有疑惑或困难时要向指导教师多请教;同学之间要多联系、探讨,获得同学的协助、支持。

  3 优化指导模式就是完成毕业论文的重要手段

  建立毕业论文辅导的QQ群,便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学生书写毕业论文主要就是在实习期间,与指导教师当面交流的机会较少,建立毕业论文的专用QQ群,可以及时将学校对毕业论文的通知和要求传到群共享中,并能与学生及时沟通,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同学也可以将论文书写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群里进行讨论。 标准化毕业论文格式,我们学校就是一所综合性的院校,作为医学及护理学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故此学院在大学论文格式的基础上作了一些修订,制定出更加适合护理学科的论文格式,让学生严格按照格式书写。

  重视统计软件的学习及辅导,从最近几年护理学生在论文选题上看,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调查报告,这必然会涉及较多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故此应加强护理学生在校期间对统计学及统计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

  建立毕业论文数据库及优秀毕业论文展区,学生可以对历届优秀毕业论文进行学习、借鉴,推陈出新。

  严格限定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才能保证论文的质量,一般学校都将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计为教学工作量,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更多的工作量会导致辅导的学生过多。人的精力就是有限的,辅导学生过多必然导致论文质量的下降。故此学校应根据教师的职称,平时的教学工作量及其指导的往届学生论文的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地安排其指导学生人数。

  评阅老师严格把关,将学院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进行分组,同组指导教师之间可以对其指导的论文进行交叉审阅,相互提出参考意见。并让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同时担当该组的评阅教师,对开题报告及论文进行评阅把关,以保证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

  重视英文摘要的书写,毕业论文都要求学生书写相应的英文摘要,有些英文底子较差的学生在英文摘要的书写时常用些翻译软件,造成英文摘要错误极多。指导教师要对此严格把关,不合格者不允许参与论文答辩,这样也可以促进学生平时加强对英文的学习。

  重视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严控质量关。毕业论文答辩分组进行,指导教师与其指导的学生应分配在不同的答辩组,完善答辩评分标准。学生毕业论文的成绩由三部分构成:一就是指导教师评分,二就是评阅教师评分,三就是答辩成绩,三个成绩分别占不同的比例,最后计算出总评成绩。对不合格论文进行整改,整改后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合格者缓授或不授予学位。对优秀论文获得的学生及指导教师进行相应表彰,并推荐一些优秀论文发表,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总之,学校、教师及学生对毕业论文高度重视,严格把握本科护生对论文的选题,并应用科学的指导方法,规范答辩模式,合理评价标准,行之有效的奖罚制度,才能保证本科护生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提高护生素质。

  参考文献

  [1] 陈振斌,张建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情况调查与思考[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

  [2] 杨雷,齐静.医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xx(22):8-9.

  [3] 丁艳芳,齐涛.谈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xx(1):12-14.

  [4] 钟卫东.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的指导,提高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J].高等教育,20xx.

护理专业论文11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对高职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以满足社会对国际护理人才市场的需求。因此,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要更科学更合理,更贴近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因学生英语水平达不到要求,不能很好地实现“高职护理人才适应市场的需求”。本文主要结合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对高职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能够熟练掌握护理专业的基础护理技能和先进的护理理念、知识和技术,还能够用英语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以满足社会对国际护理人才市场的需求。因此,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要更科学更合理,更贴近社会发展的需求。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满足高职护理人才对英语需求度的关键。目前“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因学生英语水平达不到要求,不能很好地实现“高职护理人才适应市场的需求”。本文根据国家教育部教育司20xx年颁布的关于《高职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结合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和教学现状,分析了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策略。

  一、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和英语课程设置现状

  1.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现状

  目前高职护理专业的生源主要是来自省内各市区县镇的普通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英语学习起点不一,对英语词汇的掌握基本停留在初中英语的水平。以我校为例,根据20xx年至20xx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经过在校几年的英语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能通过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一级,平均通过率90%;很少一部分学生通过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二级,平均通过率8%,个别学生能通过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三级,平均通过率3%;而通过全国医护英语等级考试一级、二级和三级的平均过关率为86%、47%和17%。

  2.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现状

  (1)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20xx年颁布的关于《基本要求》明确了高职专业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在掌握基础知识技能和具备一定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基础上,能借助相关英语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因此,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旨在通过在校三年的学习,让学生具备一定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熟练掌握公共英语和护理专业英语知识,在工作中能用英语与医生和病患进行一定的交流,以适应护理专业人才教育的国际化。

  (2)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情况

  以我校为例,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英语教学时间安排在高职的前七个学期,总学时总共344课时,理论教学238课时,实践教学106课时,具体课时数为:第一学期至第三学期周课时4课时,第四学期至第七学期周课时2课时。教材主要使用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标准教程(一级和二级),医护英语一级教程、医护英语二级教程和江苏省职业学校英语教材第一册至第四册。

  目前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所使用的英语教材较多,既要完成江苏省职业学校英语教材第一至第四册的教学,也要完成公共英语和医护英语第一二册的教学,课时少,内容多,大大降低了英语教学的课堂效果。最终培养的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很难适应岗位的要求,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与课时安排有矛盾

  以我校为例,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要求学生能用英语进行与护理专业工作相关的口头和书面交流,鼓励学生报考并通过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和全国医护英语等级考试第二、三级。目前,护理专业英语课程需要在七个学期内完成这些教材的教学: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标准教程(一级和二级),医护英语一级教程、医护英语二级教程和江苏省职业学校英语教材第一册至第四册。这就使得教师在安排英语授课时间和英语授课内容上产生了较大的矛盾,完成了全部教材的教学,学生可能不能充分理解教材的内容,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反之,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好的上课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却又不能完成全部的英语授课内容。

  2.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较单一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用得当,会让英语教学事半功倍。但在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中,仍然有一部分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一,课前不能充分备课,上课时照本宣科,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教学资源,上课只带一本书和一台录音机。在这样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能停留在哑巴英语的水平,与护理专业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相差越来越远。据了解,在英语课堂教学调查中,大多数学生希望教师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能更多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让英语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3.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不足

  有力的师资队伍和先进的教学设施是英语课程设置的重要保障。目前,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英语教师具备广博的英语专业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护理专业知识。据了解,目前很多高职校并没有对公共基础课的英语教师进行护理专业知识的相关培训,这将使英语与护理教学相脱节,使教授的英语内容与专业内容不能相联系,在护理英语教学中,教师教授的护理英语知识也没有专业课教师专业,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不高。此外,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设施在英语课程设置中也极其重要,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设备进行练习和考核,这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有很大帮助。

  4.护理专业学生英语素养和学习积极性不高

  据了解,在校护理专业学生中有八成来自乡镇,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不能充分意识到英语学科的重要性,一些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往往因跟不上英语教学进度而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选择不听讲或做其他与上课无关的事;由于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英语口语较差,在课堂上又羞于开口,对英语课堂上口语表达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三、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策略

  1.合理安排英语课时和教材内容

  《基本要求》明确了高职专业英语课程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技能和具备一定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并能借助英语资料进行简单的生活或专业方面的交流。因此,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旨在通过七个学期的英语教学,让学生具备一定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熟练掌握公共英语和护理专业英语知识,在工作中能用英语与医生和病患进行一定的交流,以适应护理岗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根据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英语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将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的课时与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在设置高职英语课程时,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里教师通过课堂授课和课外选修的形式进行全国公共英语二级和江苏省职业学校英语一二册的教学,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通过有计划地安排英语教学内容,逐步拓宽学生的英语知识面,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第二学年的两个学期里教师通过课堂授课和课外选修的形式进行全国医护英语一二级和江苏省职业学校英语三四册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护理专业相关词汇和各项护理操作表达的同时,培养学生对英语语法和医护词汇表达等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第三学年和第四学年的三个学期里,教师通过护理实训教室和医院场所进行全国医护英语三级的教学,训练学生在模拟场景和真实的医院场所中与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在场景模拟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讲解东西方护理理念和原则的异同,使学生在以后的医护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与外籍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2.运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边学边用,学用结合”原则,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课堂地位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视频和相关信息化教学手段,适当地组织、引导和帮助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英语水平,采用分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以内容为基础教学模式等进行教学。在医护英语的教学中,为适应社会,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教师应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应用为原则”的教学理念,运用听说法、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和内容型教学法等进行英语教学。例如,在运用以内容为基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使用英语围绕主体内容进行话题讨论的真实语言环境,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对专业内容的学习也要注重英语技能的提高,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采用能够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和引起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让学生在英语话题讨论的过程中习得语言。

  3.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和改善教学设施

  在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将应试教育观念转变为素质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始终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次,教师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不断学习护理专业知识的能力,要有探索精神,将基础英语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结合,贯彻到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引导学生掌握学法,通过探究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最后,教师应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以研究的眼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在英语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更好地教学设施对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事半功倍。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设备会让学生学习更有兴趣,英语课作为一种语言课程,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因此更需要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和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其具有可视性强、能随时互动,信息和知识覆盖面全、传播速度快、信息资源共享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通过改善教学设施,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采用适合学生的英语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喜爱学习英语,调动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

  4.采用适合学生的多样化评价方法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测评,不仅要看基础英语的卷面考试成绩,还应将护理英语专业词汇的掌握情况纳入考核之中,同时还应该对学生课堂表现以及模拟情景教学中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进行测试打分,通过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评价,将以上各项纳入最终英语能力测试成绩中,将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引导性作用,直接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上课的积极性。例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将课堂前十分钟的小组情景模拟纳入最终考核成绩中,这会引导学生在课前督促自己和小组成员进行认真练习和准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养成英语学习的习惯,提高了学生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

  总之,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英语基础知识和护理英语专业知识对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意义,只有科学合理地设置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进行合理安排,遵循“边学边用,学用结合”的原则,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应用为原则”的教学理念,运用适合学生实际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满足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护理专业论文12

  摘要:为了提高高职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进而推进教学改革,文章分析了儿科护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包括优化课程目标、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模式。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高职教学;护理专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全新护理模式的构建,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成为当前护理学科发展的要求,也是适应体制改革对人才层次、能力要求的必然结果[1]。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学科,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临床专业课,是培养儿科专业护理人才的重要的课程。儿科护理专业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和教学目标不合理国外高等教育儿科护理学课程设置中,提倡以儿童的身心健康为中心,同时强调临床护理、观察;而国内高等教育儿科护理学课程设置与之差异很大,多数以儿科疾病的`护理为中心,仅儿科疾病的护理就占总学时的80%[2]。课程目标侧重于患儿疾病的诊断、临床表现、治疗以及护理,不能满足社会对健康的需求。(二)教学方法落后多年来,儿科护理学教学一直偏倚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较单一枯燥,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师生缺乏有效的互动[3]。学生被动地灌输知识,教师讲得多,学生主动参与得少,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或无兴趣,积极性不能被有效调动起来。(三)教学内容脱离了实际教学内容多缺乏临床实践教学,理论课所占比例偏大,临床实践教学内容偏少,教学内容与临床脱节,拉大了与临床实践的距离,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四)考核形式单一目前,儿科护理学课程考核仍以试卷考核为主。试卷考核只能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识记程度,不能有效考查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团结写作能力及护患沟通能力等。要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就要实现考试形式的多样化。

  二、提高儿科护理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优化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以重视儿童身心健康,突出儿童保健的重要性,关注住院儿童心理、生理的护理为准则。学生要能陈述不同时期儿童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分析个人、家庭、社会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能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方式与患儿家属和患儿交流;对不同时期的儿童进行综合全面地健康评估;指出儿童常见健康问题;灌输整体护理的观念,强调病情观察、健康宣教的重要性;让学生持续、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及解决问题、健康宣教及护患沟通能力。(二)调整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突出高职护理的专业特色,强化技能训练和实践。如何让学生将获取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取决于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4]。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将教学内容分为生长发育评价、儿童保健、住院儿童护理、常见病患儿的护理四大板块,做好三个突出:①突出生长发育评价、儿童保健;②突出整体护理;③突出综合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改进教学方法采用不拘一格、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教学反馈,实现教学相长。例如,患儿常见疾病护理采用OSCE模式教学法,模拟临床场景,锻炼学生临床应变能力;生长发育章节用图片、动画、音频等多媒体教学法授课,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学生更易理解接受。教师还要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自身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床旁教学法、PBL教学法结合CBL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四)完善考核评价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还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临床综合能力等[5]。将考核科学化、标准化的同时,要体现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

  三、结语

  儿科护理学涉及范围广,技术要求高,与成人生理、心理、解剖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因此,新形势下对儿科护理人才的培养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儿科护理教学应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考核评价,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席敦芹,钟召平,杨兴芳.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及实践[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xx,4(2):24.

  [2]钱燕,韩霞.护理本科生儿童保健门诊实习的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xx,18(12):2251-2252.

  [3]杨菊花.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xx,32(7):96-97.

  [4]张立云.PBL结合C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野,20xx(34):202-203.

  [5]刘佳,华子瑜,蒋乐媛,等.OSCE在儿科专业医学生毕业考核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xx(9):146-147.

护理专业论文13

  9例VSD负压引流的疗效观察和护理术后患者,患者准确封闭负压引流实施护理工作人员,仔细观察和全面的照顾,确保有效的排水系统,可加速伤口愈合,减少绷带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的经验,是一种新型的排水技术,独特的设计,使引流手术显着改善。应用半透膜伤口缝合,大大减少感染的风险,医疗泡沫将传统的点地表排水渠成,流域面积扩大和排水堵塞的问题,能彻底清除分泌物和坏死脱漏或伤口,促进伤口愈合。VSD技术与传统排水系统相比,具有较高的收敛速度,彻底引流,伤口,愈合时间缩短,持续负压状态刺激毛细血管增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整齐,快速,均匀生长;方便的观察和护理,减少工作人员的负担;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等。年初以来,应用这项技术在我院收治9例相关的情况下,自20xx年起,伤口愈合,住院周期大大缩短,临床疗效显着。护士现在的经验总结出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xx年1月——20xx年期间,12月,有9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34~66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6例皮肤缺损3例,褥疮,住院时间13~50天,平均24天。

  1、29例患者的治疗方法彻底去除失活的伤口和腔隙性组织,脓液,异物,清洁皮肤,涵盖设计,VSD材料,连接负压源,密封伤口,给予持续负压引流。

  1、3结果9例患者经VSD治疗后,创面恢复良好,无感染,坏死并发症。

  2护理措施

  2、1在日常护理。经常改变姿势,洗衣机,被子,垫,悬浮,防止引流管压迫或折叠VSD材料的患者,从而防止负压源。引流袋是透明的,每天一次。在更换引流袋,以防止引流管的液体回流到VSD材料,的第一夹持引流管,封闭负压源,然后更换引流袋。

  2、2VSD相关护理。

  2、2、1VSD负压吸引源是在指定的范围内:125mmhg~450mmHg(0、017Mpa0、06Mpa),VSD材料塌陷,管形的存在,并没有很多新血吸出。

  2、2、2负压维持时间,真空封闭引流可以保持有效的5~7天,一般在拆除或更换,较大损坏可行的VSD1~2次,在7~15天的时间,在该地区后7天内暴露的骨损伤,肉芽组织周围的爬行速度可行VSD方法3~4,根据具体情况。

  2、2、3特殊情况处理

  (1)VSD敷料干燥变硬,可能是因为密封不良,漏水VSD材料去除酒精硬化引起的,可能是因为伤口引流液是在吸引清洁。如48小时前硬,可从引流管缓缓注入生理盐水,浸泡VSD敷料重新变得柔软,然后再次负压,仔细检查密封是不是真的,有时可以接近敷料,泄漏听到声音找到泄漏位置,泄漏部位是最常见的排水系统:膜管或山的固定钉,3通关节边缘,液体渗透出处,皮肤皱褶,无序的电影“的泄漏与空白”的产生膜和膜之间。处理方法:重新密封泄漏,如果48小时后变硬,引流管引流不连续流,这不能处理的,一般不会影响最终结果的'VSD。

  (2)引流管,引流管堵塞,有时可见有干排水堵塞管腔,所以截断的负压源VSD材料,甚至使材料没见过,管状,使用的消毒注射液10~20ML冲洗吸管。

  (3)VSD材料鼓起,看不见管。排水管堵塞的常见原因,在长城以北,还应该考虑负压异常,排水渠,排水管接头泄漏,患者体重压缩,折叠,需要根据具体原因进行处理的来源。

  (4)S&N半透明膜附着15天,会不会引起毛囊炎,皮炎,为这部影片通过允许水蒸气和空气。

  (5)VSD敷料透气性和液体残留坏死组织,有时通过半透膜臭味的,甚至VSD敷料出现黄绿色,绿脓色,深色和其他脏的颜色,这是不是造成伤口的坏死组织,不影响VSD的治疗效果,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6)头发用大量的新鲜血液被抽出时,应通知值班医生,仔细检查是否有流血的伤口,并作出相应的正确的治疗。

  2、3预防方案。

  2、3、1提醒医生在操作过程中仔细操作,彻底清创,止血彻底,减少创面渗液,渗血;膜,以避免漏电等。

  2、3、2提醒病人或照顾者不涉及,压迫,折叠引流管,珍惜,保持负压排水设备和其他相关注意事项。

  2、3、3常备一些小零件,如S&N的半透明薄膜,通关节,必要时,可以更换。

  3小结

  实现VSD技术在伤口治疗的临床应用和观察,不仅以出色的执行变量的开放性伤口,伤口闭合原理,从外界隔离,大大减少污染的外部影响,控制细菌感染,而且透气,显着降低了全方位的连续排水,排水,从伤口的坏死组织及时,代替了传统的反复清创换药,每日换药的疼痛病人,但也大大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

护理专业论文14

  【摘要】口腔门诊的患者流量大、复诊患者多,且科室内手术仪器设备、所用材料及药品的种类繁多,技术操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为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以防止医患纠纷和护理差错等现象的出现。持续质量改进是美国卫生保健组织鉴定联合委员会提出的管理模式,其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属于一种新的管理理论。主要通过收集资料、明确问题、提出更合理有效措施,达到有效护理的目的,目前已应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因此,我院口腔门诊病分析了口腔科室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改进其管理模式,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口腔;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性改进

  为了全面实现关于“以病人为主、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管理目标,硬抓医疗的质量管理、保证护理安全、逐渐的规范考核标准过程、重视持续改进一种管理理念,口腔专科护理的质量考核准则应与时俱进,紧跟调整的步伐。具体根据口腔专科医院的“大门诊小病房”特点,我院口腔护理部重新调整了质量考核标准,具体如下。

  1重建护理部门的质量管理

  护理部门需要设立专职护理管理监督小组,各尽其职,分别对病房及门诊护理质量进行监控与管理。同时,门诊部及病房应落实到个人,如护士长、各科室的护理骨干等负责落实到具体的工作。

  2严格要求护理管理

  不断调整与修改关于口腔专业特点护理的质量管理标准,完善口腔护理的制度。落实护理部门人员的职责,如护士、护师、主管护师、主任护师、护士长及整个护理部领导的职责等。不断健全与完善护理部门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药品的管理、门诊护理、住院部管理、抢救护理、护理员的专业培训、整体护理等一系列专业护理制度。

  3对不同级别人员制定相应培训计划

  对于本科生,需要培训五年的培训时间,在入院期间,要经过不同科室的转换2年,门诊部及急诊均1年。在专科过程的所有待遇有医院承担,护理部对具体的培训计划的实施全面负责。在培训期结束,根据其论文发表、专业技术、综合能力考核,对其今后的工作合理地、具体地做出安排[1]。对于合同期护士,要提高其综合素质,主要集中该部分人员的岗前培训。在业余休息时间,护理部门要对所有科室的护士进行专业培训,规范整个专科口腔医院的消毒灭菌过程。针对实习生及进修生,制定针对性的培训。

  4提高管理员的综合素质

  在医学模式的快速转变下,口腔医学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所以需要完善口腔护理的专科标准,达到与国际接轨的目标,因此对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培养非常重要。主要包括:计算机水平、学历教育、口腔专业水平、外语交流水平、护士长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合理分配护理人员资源,根据需要对护理员进行调整[2]。

  5加强人力资源保障

  根据我市的等级医院的评审标准,需要合理的安排护理人员在不同病房的比例。同时,严格执行关于口腔专科器械的消毒灭菌标准要求,制定符合实际的消毒管理制度:护理质量检查、急诊室服务、门诊系统服务、手术室服务等规范检查标准,对护理操作的标准度进行考核评分。

  6确保及时的信息反馈[3]

  为确保使口腔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性的改进,一定需要评价系统的监督检查,发生问题时做出及时反馈:有实际措施、有改进、有批评、有表扬、有奖惩等制度。抽查并记录病房和门诊的护理质量,通过检查组人员进行汇总,随后反馈到各级管理员,在反馈表提出需采取的措施,总成绩与奖金相联系。

  7持续质量改进(注重过程)

  建立完善的护理流程,包括护理的标准操作流程、护理岗位及口腔专业护理等。各种工作应该有相应的记录,如:培训笔记、会议记录、护士长手册、健康护理的教育资料及对现场护理的卫生宣传。

  8建立相应激励机制

  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给予优秀护理员多种培训机会,包括学术交流、参加高水平的培训、在职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等机会,使其水平得到提高[4]。为各级护理员创造晋升及对外交流机会、鼓励护理人员主动学习外来技术,善于各种交流。另外,护理部要为不同护理人员提供表现自己的平台。如:优质护理服务的演讲比赛、护理高技术操作比赛、护理论文的交流等。

  9门诊部护理的综合管理

  门诊部每天人员流动频繁,容易造成门诊部的杂乱。所以,门诊部候诊厅必须清洁整齐、秩序井然,合理布局诊室及消毒室,工作分配遵循各尽其职,互不干涉。分诊台护士必须提前上岗,做好准备[5]。分诊台需要有卫生宣传资料,岗位职责标准及健康宣传等材料。同时,该类护士应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及较强的交流沟通协调能力,以便可以更好的处理突发状况的发生。诊室护理人员应积极互相配合,尽量不影响到病人的治疗,配合提示在治疗后的需要注意事项。访谈在场患者,进一步了解护士直接服务的情况。随时提问护理员常用药的相关知识,出现紧急病情时的处理程序。门诊部应该随时根据所需,合理安排护理各岗位工作。规范护理的相关技术,及时纠正发生的护理的问题,修正护理缺陷的管理制度,要求科室的相关护理员熟记于心。实现每个制定科室科研及推进教学计划,护理部以应该每年举办不同种类的各项讲座。同时,对各级人员进行口腔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科室需要小讲课(主要关于专业知识),进行各种学术交流的讨论,有规划地培养本科护士进行学历教育,增加其专业知识,并要求每科室的护理人员发表规定的论文数量[6]。

  10体会

  口腔专科医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护理管理多种材料和原始记录,护理质量,以及持续改进的方法和过程。重点是是服务与质量持续改进、质量安全、着重改进过程的原始记录,每项标准和制度的建立都应该有根据,突出医护配合治疗过程中预防交叉感染的措施和消毒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

  参考文献

  [1]刘学宁,黄亮,赵硕辉,等.加强口腔器械的消毒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2):196.

  [2]刘学宁,孙伟.口腔科诊疗中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3):619.

  [3]沈显军,林海升,罗旭明,等.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在改善口腔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11):1004-1006.

  [4]黄华,罗维,林田,等.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在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的建立——以口腔预防教研室为例[J].口腔医学研究,2010,26(6):898-899.

  [5]何咏群,李楠,陈军,等.银连含漱液在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9(3):254-256,264.

  [6]陈进文.口腔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3):718-720.

护理专业论文15

  【摘要】 随着护理医学教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人才的知识结构、临床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护理专业的培养自标,革新教材内容,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本文从革新解剖实验指导、突出临床应用特色、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等6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护理解剖实验教学质量,以满足培养跨世纪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 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

  护理专业学习解剖学的目的是掌握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和功能,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准确地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提供形态学基础。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人才的知识结构、临床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宽厚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社会人文知识和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将以医学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向“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的课程体系转变,革新教材内容,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培养跨世纪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

  1 大胆革新解剖实验指导,突出临床应用特色

  首先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主线,以临床护理实践为引导,根据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特点,自编实习指导,突出与临床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解剖内容,如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与注射、穿刺、插管和切开技术相关的局部解剖学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操作中的解剖学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如操作部位的选择、结构层次、毗邻及角度和深度的掌握,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加强与护理专业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护理专业的教学需要,为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2 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

  护理技术操作70 %的内容与解剖学相关,其中抢救技术100 %与解剖学有关。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对患者进行多种技术操作,操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非常重要,而准确性、合理性是和解剖学密不可分的,因此护理专业的解剖课教学更应该注重实践。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把学与用结合起来,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解剖教学中,尤其是实验课教学探索的课题之一。

  体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是临床操作中非常关键的定位标志,实验课教学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在活体触摸体表标志的能力,并把触摸体表标志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把护士的素质教育融于标本观察的实践中,教会学生在观察尸体标本、模型的同时,要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体上观察、触摸、辨认这些标志性结构[1]。这种从标本到自身,从自身到标本的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结构,避免了单纯的机械记忆和操作的盲目性,提高了临床操作技术的成功率,培养了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

  3 培养学生在标本上演示护理操作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模拟临床操作,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可以在模拟臀大肌注射时用注射器向穿刺部位注射染料,然后再进行局部的解剖操作,观察染料的分布情况,注射针扎入的深度及针头与臀区血管、神经的关系。操作结束后请大家总结臀肌注射的最佳部位、深度、角度及易损伤的血管和神经。模拟临床护理操作要注意防止学生片面追求操作练习,忽略解剖的结构观察。

  4 结合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

  在实验课教学中,课堂讨论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结合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查阅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如在讲授肝门静脉系统解剖时,引导学生就临床肝硬化治疗新进展、肝门静脉系统与临床肝硬化病人可能出现的症状的解剖解释等多方面问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并针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来,形成一系列系统知识。

  5 适当应用多媒体小结学习内容

  在每节实验课结束前应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小结,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比课本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多媒体素材,使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形式生动、形象、直观的表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及感受,较好地解决口头讲授和板书无法实现的教学重点、难点,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6 改革考试环节,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除了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外,课程结束考试时将传统的笔试为主改为笔试加技能考核,笔试占60 %,技能考核占40 %,主要内容包括在活体上进行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的定位;以同桌的同学为对象,准确的在活体上触摸和指出题目要求的内容;在标本上演示及叙述局部操作的解剖学要点。每个学生从十个内容的试题中抽取一道题,当场回答,老师按学生掌握的程度打分。对于还未掌握该结构的不得分,对于不能正确触摸或指出结构者,给一半分,回答正确者为满分。在考核后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当场纠正,至其正确掌握为止。这种现场考试的方法督促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对活体资源和教学标本的应用,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又能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训练,调动了学生观察标本、模型的积极性。这对于解剖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也为将来学习临床医学课程打下良好的方法学基础。

  通过以上多方位的护理解剖实验教学改革,使解剖学实验教学效果提升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徐立,赵媛,杨新文,等.护理专业解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解剖学杂志,20xx,16(1):51-52.

  [2] 柯益彬,刘黎星,叶维建,等.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改革的体会[J].四川解剖学杂志,20xx,16(2):58-59.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