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护理学
18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3.效果

  3.1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提高(见表1)

  3.2输液治疗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见表2)

  4.体会

  4.1输液治疗专业学组的建立促进了输液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

  结果显示,输液治疗专业学组的建立促进了输液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在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中,通过选择包括“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在内的三维质量结构模式指导实践,将人力资源要素纳入质量评价中。通过培养12名具有四川省静脉输液治疗资质的专科护士,更好地落实了全院护理人员输液治疗相关技术的培训与考核4,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基本技能,同时开展了多项输液新技术、新业务,例如:改良赛丁格技术、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等;开设了输液治疗门诊及一系列与输液治疗相关的科研项目,为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经验。输液治疗专业学组根据质量评价指标落实专项护理质量控制标准,重视输液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及对输液治疗结局有关键影响的步骤,通过组员在各科室规范输液治疗的工作流程及操作技术,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上报,使输液治疗专业学组能及时针对问题给予科室合理建议或进行现场督导,促进了护理学科队伍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输液治疗专项护理质量逐年稳步提高。

  4.2输液治疗专业学组的建立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显示,输液治疗专业学组的建立提高了接受输液治疗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效果是服务的目的,条件与过程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满意度作为终末质量是患者对医院、医务人员服务全过程及护理管理诸方面的综合评价。通过优化流程,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不断提高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是护理服务的最终目标之一6。输液治疗作为患者就医经历较为频繁的护理项目对患者就医的满意度影响较大,输液治疗专业学组将患者满意度等标准纳入终末质量评价标准,能够较好地反映输液治疗质量的实际情况。在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并对要素及环节质量进行积极控制的`前提下,输液治疗专业学组落实责任制度,有效集中了全院在输液治疗管理、技术及理论上的优势,持续改进了输液治疗护理质量,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多项输液相关新技术的开展使以往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患者输液治疗终止的情况都不再出现,保证了患者治疗的连续性;药物及设备使用不良事件、血流相关性感染、输液并发症发生率的下降,提高了患者输液治疗的效果及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臝得了患者的信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是对护理质量的数量化测定,只有科学的指标体系才能更好地指导护理质量建设。作为专项护理之一的静脉输液项目,其质量和安全与患者的健康直接相关。通过建立输液治疗学组,并根据质量保证模式建立专项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指导护理实践,充分发挥了专业护理学组在专项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优势,有效促进了专项护理质量的提高。

护理专业论文10

  【提要】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技能操作是培养护生护理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将课程“微课程”化也是护理教学信息化教育资源改革的重要措施。微课以其直观的视频、图像,富有感染力的音效、动画,弥补了传统教材设计的缺陷,也改变了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因此,在信息化改革的浪潮之下,对护理学基础的“微课”设计和开发研究显得很有意义。该文就如何围绕重点难点、护理技能操作、案例分析等重新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对微课开发中的教学设计进行简单的经验介绍和总结。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育,护理;微课;教学设计

  随着20xx年胡铁生老师关于微课概念的提出,微课以其“短小精致,使用便捷;主题鲜明,目标明确;半结构化,便于扩充;资源丰富,情境真实”[1]的特点,在很多学科领域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开发和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在微课的开发中,84.44%的教师认为“微视频”是其主要的教学呈现方式[3],且在护理学基础课程的传统授课中,护理技能操作视频一直是学生在护理技能训练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在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中开发微课,围绕重点难点、护理技能操作、案例分析等重新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将会更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那么,设计和开发护理学基础“微课程”时应注意哪些原则,又如何通过微课提高学生护理技能的实践效果,作者在微课的开发和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