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城北地带》和《舒家兄弟》中塑造少年形象的意义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1、文本细读法;
2、是社会历史分析法。
技术路线:先读作品,概括其中的少年形象特征,对少年形象进行分类,探讨少年形象形成的原因。
研究的总体安排和进度计划
第一学期:
第六—八周: 进行论文选题材料搜索、分析、整理第八周:准备好论文选题
第九到—十八周:搜集论文相关资料,做好论文相关储备
第二学期:
第一、二周:提交开题报告,完成论文提纲
第三周—第九周:撰写毕业论文
第十周—第十三周:完成论文初稿
第十四周—第十五周:实现论文定稿,申请论文答辩
第十六周: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尧,林建法.苏童王宏图对话录[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苏童.城北地带[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2]李婷婷.论苏童“童年与成长”系列小说中的少年形象[J].语文学刊,2010(60).
[3]叶志良,郭颖杰.论苏童小说童年意绪的发生[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4).
[4]孙其勇.试论作家苏童童年生活对作品的影响[J].学理论,2009(19).
[5]周新民.塞林格与苏童:少年形象的书写与创造[J].外国文学研究,2009(3).
[6]马燕.苏童研究叙评[J].宁波教育学学报,2011(1).
[7]张磅礴.“伤痕”的另一种书写方式——论苏童小说中的恶魔少年现象[J]喀什师范学报,2008(1).
[8]周莉.苏童“香椿树街系列”小说中的少年成长的三个关键词[J]现当代文学研究,2007.
[9]高承新.旧城少年的成长之痛——苏童“顽童”系列小说成长主题浅论[J]语文学刊,2008(3).
一、选题研究目的意义
随着影视产业的发展推动,视听艺术的推进,著名海外华人作家严歌苓成为引导文学与影视剧潮流的代名词。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了大量知识泡沫的快餐式时代。网络的应用和大批量的搜索引擎的
出现,几乎可以使每个人在几分钟之内变成知识丰富的学者。在这种貌似知识繁荣的“快”时代中,一部好的、具有长久可读性且深具文学意义。作品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纵观严歌苓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她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但在细品之后,我们却能感受到她创作的诚意。她曾在一次采访中谈到过:“我觉得自己的创作就是厚积之后的瞬间爆发。” 正如陈思和所说,严 歌苓天生有着一副敏感又纤细的心:幼时良好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为她打下扎实的文学基础;动乱时代的经历和二十多年的移民生活体验,又为她提供了省视历史和自己的独特场所;特别是东西方文化相互杂容和猛烈的`冲击,又赋予了严歌苓清醒的写作视角。 平日生活的体验和素材的累积,使移民后的严歌苓的创作相较于国内初期创作的局限性,更具有丰蕴的艺术价值。严歌苓努力地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实现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移民作家的身份也使她将这两种毫无关联的文化运用自如:她以西方文化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性”观念来回望母国的社会和文化,又以东方传统文化来建构海外的移民群体。因而,在中国当代作家对传统人性、命运和历史的创作中,严歌苓有着不容被忽视的独特地位。
基于此,本人选择对近六年严歌苓的小说中的女性研究进行整理,试图通过外在文本,运用文化、历史以及叙事学知识对研究严歌苓的女性的作品进行细致的梳理。
二、论文写作提纲(研究内容与思路)
本文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严歌苓是一位充满才气的作家,也是颇有争议的人物。因为边缘身份(局外身份)与双重视角的反观,为中国当代文坛提供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当代文学版图中确立了自己独特的位置。 论文总的思路是总—分—总的思路,概括起来,本文研究的具体理路具体阐释如下:《近六年严歌苓小说中有关女性研究的综述》一文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女性形象的分析研究,主要包括地母式女性、对海外华人女性的书写、女性角色的边缘化等三个方面。第二部分是女性书写背后的深层次意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