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作为公司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存货量过多,会使公司大量资金被占用,致使缺少流动资金,且存在原料价格下降的风险;存货过少,亦会因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导致缺料、断料现象,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经营。因此,加强公司存货管理意义十分重大。
一、存货基本介绍
所谓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半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1]对于生产性公司而言,即便是一个零件从采购入库、保管、支领登记、生产加工到成品出厂也必须经历存货管理的各个环节,且在各个环节均存在着存货管理的风险,如不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整个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
二、公司存货管理循环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本文所研究的公司是一家生产性企业,其存货包括1500多个品种的原材料、40多种半成品和30多种不同型号的成品。对这些存货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为财务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才能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降低存货资金风险。然而,该公司在进行存货管理过程中,受多种原因的影响存在着各种问题和不足,极大地制约着该公司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这些问题和不足表现在:(1)原材料出入库环节的不足:由于种类繁多,且很多零件十分细小,逐一清点难度较大,大多以供应商提供的送货单上显示的数据为准。一旦供应商所送数量不足,就会造成公司利益的损失。同时,由于库房工作人员很难做到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发货,就会导致某些先进入仓库的原料因时间过长失效,增加企业原材料成本。在支领环节,除了正常支领外,有时还存在特殊超领,如加工报废、技术人员领料进行试验等等,这些超领均需要走相应的超领手续,填写超领单。但由于该公司仓库负责人直接向财务部门提交超领单,没有与原始申请单进行核对,就难以为财务提供准确的数据。(2)成品出入库环节的不足。正常入库一般不会出现纰漏,但由于成品出库可能存在销售出库,返修出库、不良退货实验出库、补发出库和报废出库等多种情况,如果工作人员不细心或手续不完整,极易造成差错。(3)盘点管理存在的不足。该公司每个季度都有专门的部门组织一次存货盘点,盘点涉及多有存货和所有环节。但由于盘点结果的统计没有专门进行复核,没有确认盘点票的真实有效性,盘点出现差异的原因事后没有进行深入专业的分析,往往使盘点流于形式,不能通过盘点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盘点起不到应有的内控作用。
三、完善公司存货循环内控机制的对策分析
一是严把原材料入库关。原材料入库,除认真清点、核对数量、型号等信息外,还要对材料质量按比例进行抽检,确保入库材料品质得到保证,避免入库时就是失效产品或瑕疵品。二是加强对不良品退货流程的控制。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良品,在给供应商结账时应扣除不良品数量,或要求供应商补足相应的不良品后再结账。在不良品申请入库时,应在清单后附注原始凭证,经仓库确认无误后,统一保管,并在规定的周期提交给财务部门。双方确认无误入库后,仓库人员应立即对不良退货进行标识,单独放置,写明数量以及入库时间,并与订货部门联系,由该部门统一通知供应商取回。三是成品出入库的管控。成品出入库的管理较之原材料相对简单,在对成品出入库管理的`重点是保证数量的准确性和提高管理的效率。在这一环节,要首先明确管控所要达到的目标。在仓库内不同区域设置明显的成品型号标识,相同型号的成品存放在固定区域,由专人进行保管、做好登记,在出货时,严格按照先入库的先出原则,确保成品不在库内存放时间过长。同时,库管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存放内存放成品的总量控制,不能因挤占空间占用通道,要确保正常作业有一定的空间。一旦出现因质量问题成品退货,要及时将不良品进行明显的标识,并与良品区分存放,避免将不良品再发出造成公司不必要的损失。四是加强报废流程的控制。报废管理是很多公司存货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公司应明确专门部门对存货是否达到报废条件进行严格的审定,并认真查找报废原因,避免再次出现类似情况。在将报废存货转交处理时,双方要履行严格的交接手续,清点好数量、核对好型号,将双方签字确认好的单据交财务部门进行账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