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一词
“素质教育”一词提出已有多年,各级教育部门、基础教育各个学科对其内涵实质、实施途径和方法等进行了长期的探讨和摸索,收到了一些成效,但相对于时代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来说,素质教育实施的深度和力度显然还不够,还处于一种片断的、经验的、局部的状态。因此,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人才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国家教育部从民族复兴的高度,从课程结构入手,大刀阔斧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务必要开创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局面。重视学习过程、重视整体发展、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为明显的特点。英语学科如何顺应这种变革,如何在本学科中实现对学生素质的提升呢?笔者以为,“任务型”语言大纲和教学途径的选择是英语学科教学与新的国家课程纲要的契合点。
一、“任务”的定义
外语教学课堂中的任务是指学习者运用目标语进行交际以达成某一结果的活动。感性一点的定义是,任务是学习在其中发生的活动。外语教学中界定的任务具有以下五个要素:
1使用语言的目的。
2产生目的的情景。
3思考和行动的过程。
4活动将导致结果(产品)的产生(这个结果包括具体可见的作品和问题的解决两大类别)。
5学生需要借助于他们的知识、策略与技能结构来完成任务。其实质是学习者在一个外语环境中理解情景、完成一个实在的任务。儿童外语学习课堂中的活动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1具有连贯性和统一性。
2有意义、有目的。
3具有明确的语言学习目标。
4有始有终。
5学生积极参与。多个任务围绕一个主题的开展就是“项目研究”。“项目研究”型的任务多见于中学外语学习中。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一个实例
以下是围绕“蜘蛛”这一选题开展“任务教学”的一个范例(“任务”亦称“活动”,下文中“任务”与“活动”为同一概念)。
以上椭圆形表示可以结合在外语学习中的其他学科的门类,长方形表示的是具体的活动内容,最外围的'划横线的部分是活动中的语言学习目标。很明显,这是一种从活动出发,根据完成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语言学习内容的大纲,它与一般的从语言点出发,根据语言知识来编制对话或段落的大纲有着质的区别。
在实施各项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尽量用英语来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输入。这里,由于语言是围绕活动情景来进行的,学生虽然可能不理解具体的单词或句子的意思,但由于情景是可理解的,因此,语言也是可理解的。在多次的听、看和理解后,学生们可以以自己的速度吸收教师的教学语言。
学生在活动的过程当中要理解教师的语言来开展活动,要创造性地利用他们所具有的语言经验来进行交际,这个过程重在信息的传递和交换、而不是重在语言的形式。最后学生要展示他们的活动结果,为此,学生要进行语言的演练,以追求表达的准确性。
显而易见,完成上表中各项任务所涉及的决不仅仅是语言知识和技能。学生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审美、思维、观察、身体动作等多方面的智能,这就为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为学生各展所长提供了可能,从而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实质。
三、“任务型”语言学习大纲的理念
1.White认为构成语言大纲的基础有三个要素:内容、技能、方法。对这三个要素的侧重就构成了不同的语言大纲。侧重内容的语言大纲是以语言为中心的,相应的教材和教学法重视语言的形式、主题的选择、情景的创设和功能的表达;侧重技能的大纲重视语言和学习;侧重方法的语言大纲是以语言学习为中心的,它关注的是语言学习是如何发生、发展的,相应的教材和教法突出语言学习发生于其中的任务(学习活动)和语言学习的过程。基于内容的语言大纲最为普遍,语法翻译法、结构——功能法、功能——意念大纲等无不属于这一类。基于语言学习的语言大纲在我国不多见,“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在最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才首次提出。显然,基于内容的和基于技能的语言大纲都是以语言为出发点,重视语言知识的,而基于方法的语言大纲是以完成任务(活动)、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是重视学习过程的,也是更为接近语言学习的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