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探讨论文
一、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领导以及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对内控制度的了解与重视,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对一般企业具有更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事业单位却没有什么积极意义。由于认识的片面性,造成内部会计控制无法顺利实施,内部管理最终流于形式。
(二)管理机制存在缺陷
到现在为止,一部分事业单位还在使用沉旧、老套的一般性规章制度与财经法规,对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熟视无睹,职权不清晰、责任不明确,程序不规范。
(三)预算控制的作用难以发挥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及核心内容,虽然当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已经建立起一套部门预算制度,但无论从设计上、实践上、逻辑上都存在一定问题,有的操作起来繁琐复杂,有的不切实际,最终结果不是追加就是变更,预算控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
(四)岗位人员素质不高
在现有的事业单位队伍中,部分人员的从业水平不高,无法满足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要求。执行人员的水平决定了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发挥作用的大小,由于一些人注意力分散、理解错误、判断失误,导致控制失效。另外,一部分事业单位把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定位于单纯的核算、付款层面,在其他方面几乎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导致资产管理不明晰,即使有进行卡片和明细账登记,也是一笔糊涂账。
二、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措施
(一)强化内控责任意识
具体要落实新《会计法》的具体规章,明确单位相关人员的责任和强化控制意识。单位负责人作为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合理性与完整性负责。同时,推进会计人员在本单位的合法权益履行进程,使会计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健全内控制度
在遵守《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会计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前提下,对事业单位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完整的内控制度。内控制度的制定要遵循简单直接、注意细节的原则,既要有内部监督、信息与沟通、风险评估等明确的规定,还要把握信息反馈、权限制约、岗位职责等的确认,并将内部控制绩效考评与员工绩效结合起来。
(三)健全会计工作组织体系
首先,事业单位应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配备符合条件的专职会计人员。其次,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会计岗位的设置既要符合本单位实际需要,更要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第三,会计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熟悉新的会计政策法规,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在条件允许下可参加各种形式的培养,以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四)规范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基础条件,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是一项重要职责。为了将固定资产的效能发挥到极致,就必须责任明确、管控到位、物尽其用、科学配置。对固定资产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努力做到授权适当、控制得力。同时,要将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贯穿于固定资产取得、验收、使用、维护、处置和转移的每一个环节。
(五)做好事前把关,完善预算控制
预算编制在事业单位是极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效果。因此,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编制时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本着求真、求本、求效的原则,不仅要与本单位的发展规划、管理目标相符合,还要反映本单位预算期内的经济活动规模、成本费用水平和绩效目标。
三、结语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国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逐渐由感性向理性转变,其改革力度在进一步加大。相信在解决一些问题后,内部控制会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