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论文范文
2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社会财富与人口的增长,许多对于洪水并没有切身认识的人群也开始大量进入洪水风险区,往往使得同样一个区域的洪水风险发生动态变化。同时,由于防洪工程措施的加强,原来经历过洪水灾害的人群也开始认为他们的生存环境已经大大改善,洪水已经远离他们而去,这种洪水风险意识的懈怠有可能带来实际风险的增加。

  同一个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大量高标准防洪工程的建设导致了保护区域的资产与人口的进一步集中,这种人口与财富的集中使洪水灾害所产生的影响更加巨大,使人们了解这一点,并采取与当地洪水风险特征相适应的开发与发展模式,预先做好应对非常洪水事件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国内外防洪减灾实践中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个洪水频繁淹没的地区,由于人们防洪意识的提高、具体防洪能力得到了增强,其实际洪水风险水平并不是很高,而对于一些洪水事件发生不是那么频繁的地方,反而往往形成较大灾难。实际上,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进一步集中,人口增加等多种因素,我们整个社会的洪水风险一直在持续上升,一些原来洪水风险并不是很高的地方逐渐成为洪水高风险区,这是我们今天特别强调“洪水风险”概念的根本原因。“洪水风险”的概念全面进入我国的防洪减灾实践还是近一二十年的事,即使是在科学研究领域目前仍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虽然近些年,人们逐渐认识到了防洪减灾领域从风险的角度来安排我们的生产与生活,并以洪水风险分析为基础考虑我们的一些重要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性。但出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实际考虑问题时大多仍然是基于某一事件的危险性考虑的,从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其中所描述的风险实际上都是水文事件发生的概率特性,大量的研究工作包括分析方法和思考问题的途径,很多工作实际上都是从分析事件的危险性出发的。

  我国现有85000多座水库,各种不同等级的堤防超过26万km,其中还存在大量没有达到设计标准的所谓病险工程,一般情况下,这些水利工程不可能像“5。12”地震后的次生水灾害那样出现风险集中释放的情况,但基本风险特征是一致的,如何从风险的角度从危险事件的可能性、造成损失的程度、风险控制措施的代价、危险事件的综合影响因素等各个方面把握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的主线是当务之急。这次汶川地震次生水灾害的处置模式为我们今后的水利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基础。

  地震灾害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灾难,也给我们的理念更新提供了机遇,灾难已经过去,人们正在为重建家园而努力。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汶川地震的恢复重建将不仅给我们带来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还必将提高我们的灾害风险管理水平,增强我们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我们在这个风险无处不在的生存环境中更加安全地生活和发展。洪水保险是分散洪水灾害风险,减少受灾人负担的重要手段,虽然呼吁了多年,但是在我国始终未能开展。根据国外的成功经验,一是要扩大保险的范围,建立全民的强制性保险体制;二是扩大保险品种的内涵,单纯的洪水保险适用范围有限,如果将各种自然灾害捆在一起保险其适用范围就会扩展至全国。这样,对于灾害风险的分散作用就会大得多。同时,建立灾害的再保险及巨大灾害的国家

  救助体制,进一步分散保险公司的风险,更有益于建立全民参与的自然灾害保险体制。

  全社会防洪减灾体制与现行防洪减灾体系的不同4建立基于正规教育的的防灾减灾教育体制在于:(1)在强调防洪的同时注重减灾工作;(2)从单纯的河道防洪建设扩大到保护区的风险管理;(3)由单纯的专业队伍防洪到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防洪减灾;(4)全社会由被动地、松散地应付洪水到由法律规范的主动防洪减灾行为。

  设立国家防灾减灾日为建立全民防洪减灾体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应当做好防灾减灾日的活动计划,利用每年的国家防灾减灾日开展丰富多样的专题宣传、训练活动。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还可以开展专题的宣传周、宣传月活动,把宣传和动员群众参与防洪减灾活动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逐步建立全民的防洪减灾体制。


首页 上一页 1 2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