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法在管乐团乐器小组课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
随着管乐团在中小学普遍发展,管乐演奏教学变得越来越具有开放性。根据中小学管乐团的实际教学情况,管乐演奏的教学方式也随之变化,不再使用偏专业化或单一的教学方式,而是越来越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及其个性发展,在音乐教学中遵循总体性和个别性相统一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学方式也需要随之发生改变。
关键词:
音乐;教学法;管乐基础演奏
一、现阶段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中小学管乐团担任乐器基础课的教师,都是各专业院校的教师和学生,还有各大专业团体的专业老师。对于这些教师的专业水平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但也许就是因为过于专业,过于“科班”化,所以容易导致教学方式出现一些相对单一刻板的问题。以乐器小组课中的节奏教学为例,节奏及节拍的认知,作为音乐的基础知识,应当贯彻音乐学习的始终,而其在管乐团这种要求合奏意识的演奏形式中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很多教师在节奏节拍上的教学方法基本都以单方面的教授为主,常常直接把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四二拍、四四拍等这样概念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接受度不高,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经常遇到讲完学生还都记得,回家练习时就忘了,甚至在下课时就已经不记得了。所以之后教师不得不重复教授同样的内容,明明可以演奏的乐谱,却因为节奏节拍的不规范而无法顺利吹奏。其原因就在于过多的被动聆听导致亲身参与的失衡,还会养成消极被动、只听不做的不良学习态度。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除了教师授课方式上的问题外,最重要的是忽略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力和接受知识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手段没有给学生创设一个能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了解一门知识的途径,在中小学这个年龄段很容易就因为找不到趣味,没有参与性,让他们觉得学习这门知识很乏味,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从而丧失了了学习兴趣。于是教师和学生便展开了一场教授—遗忘—教授—遗忘的拉锯战。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求知欲、童心泯灭在我们预设的教学目标中。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在一对一的个别课上还不会很糟糕,但现在大多数学校的管乐团上管乐演奏基础课的方式还是多以多人的小组集体课为主,在这种情况下上课要求教师要更有针对性地教学,能在教授知识的时候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这样才可能达到预先设置的教学目标。
二、音乐教学法引入乐器小组课教学的意义
怎样将学生引入音乐的世界,应该是一种基础的、全面的、发自内心的和由内而外的过程。如世界三大教学法之一的奥尔夫教学法,“原本性”就是其核心理念。它强调学生不仅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音乐的共同创造者和演绎者,必须亲身参与到音乐之中,并且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必须要采用不同的、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法。还有柯达伊教学法也十分强调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参与性和自发性。这些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中的教学方法和理念都对我们现今的乐器教学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并且不论是对于普通学校音乐课还是管乐团中的乐器小组课,都需要切实地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性放在重要的位置,除了进行基本的合奏训练,在这之前对于一些音乐基础知识以及乐器热身练习的教学,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他们感兴趣并且乐于接受的小活动,使其亲身参与体验,寓教于乐。通过学生身体动作、语言等参与,其记忆也会更加深刻,这种教学方式,与死板教条、墨守成规的教育理念有着很大的不同,比起直接向他们讲授枯燥乏味的概念性的知识,在并没有理解音乐节拍和节奏的基础上生硬地死记硬背,效果则是事半功倍。我们作为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利用乐器更好地表现音乐,也就是通过他们对乐器的学习使其对音乐的爱好更热烈更持久。所以作为非专业学校管乐团的乐器教师一定要非常清楚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既要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对于音乐和乐器和学习兴趣,又要一步步做好教学梯度设计,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真正地走进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这也就是在乐器小组课教学中运用音乐教学法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