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发挥手机媒介文化的积极作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针对手机媒介文化所带来的良好机遇与巨大挑战,如何发挥手机媒介文化的积极作用和迎接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消极影响而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是要解决的首要任务。
( 一) 重视手机作为主流
新媒介文化传播载体的创新与传承,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手机媒介文化是现代高校的一种校园主流文化,具有特定的文化氛围。在高校信息管理等工作中采用以手机载体作为传播平台的信息化管理方式,要加以创新与传承。因此,要切实有效地将优秀的校园手机媒介文化中的思想教育功能发挥出来,并将建设优秀手机媒介文化氛围与凝聚力、塑造人格以及职场培训教育等高校教育工作目标作为核心内容,使其主流文化价值真正地体现出来。
( 二) 建立面向手机媒介
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对教育内容、教育的方法手段和教育环境进行组合的方式。在教育内容方面,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需求热点,对课堂授课内容进行重新修订,使教学内容和方法迎合学生当前的思想状况和思想倾向。在教育方法和手段方面,反对单纯的“教与学”单向形式的教学方法,提倡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道德判断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实践能力,课后可以利用手机作为交流平台,对教学内容、作业、课外知识等进行交流学习,以适应手机媒介文化的潮流。在教育环境方面,上课前教师要带头并提醒学生关闭手机,学校要制定一些合适的管理机制,引导学生使用手机的媒介功能,在校期间要以学习为主,娱乐为辅,以理智的态度对待手机和形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不能沉迷于手机聊天、手机阅读、手机游戏等。
( 三) 重视手机媒介文化
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与手机媒介文化相融合。由于手机媒介文化传播具有良好的便携性、快捷性、即时性、互动性和内容丰富的优势,因此必须重视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重视手机媒介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对学生思想动态、个人行为的影响,切实有效地推广校园手机媒介文化。与此同时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从传统的文字表述走向立体的互联网信息化,在传播载体上实现师生互动,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 四) 建设面向手机媒介
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工作队伍。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在面对手机主流媒介文化环境下的处事应对能力,是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目标能否顺利实施和落实的关键。一个优秀的教师会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以及为人处事的方式等传授给学生,传承优良文化。高校还应注重培育工作队伍的识别能力、专业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控制能力和规划能力。由于很多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无控制性、无计划和盲目性,加之手机网络文化的逐流,很容易使他们的大学生涯得以扭曲。因此,管理队伍应该及时加以引导,根据个人情况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形成学习目标,大学校园学习生活才更有意义。
( 五) 加强疏导,必要时寻求技术支持
对课堂上不认真听课而迷恋手机的同学要加以疏导,了解其消极学习的原因,杜绝手机沉迷现象。教师要引导同学之间相互监督,学校要加强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必要时要寻求技术支持,比如一些比较枯燥的课程教学或考试期间,采取教室屏蔽或分时段上网等技术,限制一些不良现象的发生。
五、结语
坚持对校园手机媒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将校园优良文化、社会核心价值内容灌输于手机媒体,引导手机媒介文化的浏览、内容传输与控制,以及建设好高校管理队伍和机制管理,利用手机作为校园新媒体的主流载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凝聚起来的,其主体是儒家文化,是内涵丰富的伦理道德。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对伦理道德教育,尤其是青年学生伦理道德教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青年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和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