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理解为前提,实践运用为目的。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源于自然生活,最终也需将其运用于生活之中。就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而言,学生学习的重点不仅仅是把握课本知识,还要注重发展自身科学素质以及个性化发展。教师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故关于教师如何使用情境教学成为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1营造探究的情境
1.1营造探究情境的内涵:“探究式学习”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学生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这使得学生的学习个性不被抹杀,学习思维不再抑制。营造探究情境的目的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需要教师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教师应鼓励学生综合生活经验与原有理论知识大胆得进行猜测以至总结出探究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应过多的干预,尽量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注意自身观点的前后变化。
1.2营造探究情境的实例:在一节关于氯气性质的教学中,首先播放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是电影《苏乞儿武状元》的节选,视频中释放出了氯气。从视频中学生们可以直观得观察到氯气的物理性质,比如颜色。以此为切入点,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分析了氯气的密度,毒性,酸碱性等性质。随后,教师鼓励学生结合之前所学内容来主动分析氯气性质的内部原因。通过教师设置的一系列情境提问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达到了深刻掌握知识的目的。
2营造生活的情境
2.1营造生活情境的内涵:基本上所有学生在学校接受知识,学校与课本也就完全将学生与社会生活隔绝开来。学生很难意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不能正确了解到自身的责任与所学知识的价值。这时,需要教师有意识得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中的自然科学与课本联系起来,指点学生发现生活中隐藏的化学知识并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隐藏的化学知识,从而使学生摆脱泛泛而谈的听课,而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置身于科学之中。
2.2营造生活情境的实例:在一节关于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打开一听可乐,这时立马会有气泡冒出,随之教师向学生提出为何冒泡的问题,引起学生初步思考。随后将可乐分别倒入常温与冷却的玻璃杯中,观察到常温杯中气泡更多,向学生提问。为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晃动可乐瓶,便可看到有大量气泡冒出。通过演示上述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认识到了化学反应速率。从上述中可以看出,化学知识就隐藏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为营造生活情境的教学方式,教师们更要留心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3营造史学的情境
3.1营造史学情境的.内涵:古今中外不乏有大量优秀的化学家可以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楷模,他们对科学的态度,他们在科学道路上走过的艰难旅程以及他们的做出的贡献和成绩无不影响着学生们对学习的态度。每位化学家或者科学家在科研过程中所用到的研究方法以及遇到的一些问题也为教学提供了生动具体的活教材。在教学中营造出史学情境,可以将课本中固有的知识追根溯源,使学生了解到历代化学家们在解决问题时使用的科学方法。
3.2营造史学情境的实例:在介绍“苯”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入的是法拉第发现了苯的存在,其次讲解法国科学家日拉尔等人是如何确定出苯的分子式以及苯的相对分子质量。最终介绍化学史上的一段传奇佳话———凯库勒通过梦境确定苯的结构式。通过上述关于化学教学中史学情境的运用,学生们对于化学知识的由来能亲身可感,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4营造实验的情境
4.1营造实验情境的内涵: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化学这门自然科学源于自然,同时也以实验为基础。化学实验也为学生提供了深度了解化学知识的机会。在实验中可以将课本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并且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开发了学生对化学研究的新思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实验情境可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强化化学科学探究的意义。
4.2营造实验情境的实例:在进行“钠”的焰色反应课程讲解中,首先引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比如烟火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家庭中使用的食用盐遇火又会产生怎样的现象。最开始引用这些常见的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随后,教师进行钾与钠的演示实验。演示结束需要学生自己总结看两者的不同与相似。接下来,把时间交给学生,学生自己动手去进行钾,钠,铜,钡,钙的颜色实验,记录实验结果。通过亲自实验,学生们能更清楚明了地把握书本知识,同时体验到化学实验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