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化学教学导入准则方法论文
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起步阶段,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我们首先要设计好导入环节,打好课堂教学的“第一枪”。结合教学实践我从导入的重要性、导入的原则和导入的方法论述如下。
一、导入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是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动力。学生对学习是否有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与学习热情。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大脑皮层就会处于兴奋状态,自然会以高昂的情绪、昂扬的斗志参与到教学中来。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就会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点,会对学习产生消极怠慢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会大为降低。一个精彩巧妙的导入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力转为有意注意力,使学生调动积极的情感与思维投入到学习中来,为教学的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情感沟通与心灵互动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才能不断地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使学生整节课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与愉悦的心情,会将学生的思维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情感互动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一上课就形成的,而是需要教师的营造。好的导入可以在上课前十分钟学生最散漫、思维最不集中的时间激发学生兴趣,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形式使学生对教师、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为教学的成功奠定情感基调。
二、导入的原则
(一)趣味性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成功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化学具有枯燥抽象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化学浓厚学习兴趣的关键就在于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看到化学的另一面。因此在设计导入时我们要结合初中生的特点设计富有趣味性的导入,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对学习产生期待。
(二)形象性
初中生刚刚接触化学,一开始会对化学产生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会发现化学过于抽象,同时由于学生没有化学基础,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导致学生的兴趣会逐渐降低。因此在设计导入时要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地表现出来,这符合初中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感性材料,对化学有更为形象直观的认识。
(三)适度性
初中生的化学基础薄弱,而且全班学生的基础也不一样,在设计导入时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基础知识、接受水平与认知规律,要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的导入,也就是问题的难易要适度。导入过难,会让学生产生畏惧与退缩心理,导入过易,会让学生觉得简单,已经掌握了不学也罢,这两种情况都会降低学生对学习的信心与积极性。因此导入要适度,要有张有弛,既符合学生的学情,又有一定的难度,能够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过思考来解决问题。
(四)启发性
新课程改革提倡启发式教学,倡导要将传统的注入改为探索。导入要具有启发性与探索性,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精力,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启迪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学习新知找准突破口,使学生在积极地探索与主动地思考中解决问题。
三、导入的方法
(一)悬念导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智慧的容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之所在。利用问题设置悬念来导入,可以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为解决心中的疑问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积极动脑,主动思维,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来寻求问题的答案。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时,我为学生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一位游客带着小狗进入了一个山洞,在接近洞底时,小狗晕倒了,但是人却没有事,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的悬念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非常高,提出了许多可能的原因。我告诉学生都不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便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对此课内容的学习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积极地投入了新课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