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英语毕业论文
2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英语移就形容词及其翻译论文

  论文关键词:移就;修辞格;转移形容词;翻译

英语移就形容词及其翻译论文

  论文摘要:移就修辞格是英语语言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一定的语境中移就格的巧妙运用往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结合相关语言材料的分析,粗略地探讨了英语语言中常见的移就形容词及其翻译。

  一、引言

  《辞海》载:“移就:甲乙两项相关联,就把原属于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于乙事物叫移就。如‘幸福水’,幸福本属于人,今移用于水,这就叫移就。”按照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的解释,TransferredEpithet是: “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appropriate noun to modify another to which it does not really belong”词典进一步举例说明: “Common examples are: ‘a sleepless night’; ‘the condemned cell’;‘a happy day’。由此可见,移就修辞格是英汉语言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一种超常的词语组合方式,是一种艺术语言。

  除开上文提到的形容词移用外,英汉语言中还有副词的移用,如“Water flowed languidly into the thirsty field”(水无精打采的流进了干涸的土地);名词的移用,如“He knew that the moral card house would come down”(他知道那道德纸屋会塌下来)。本文主要讨论移就形容词及其翻译,即移就形容词修饰语+中心语。

  二、移就形容词的表现类型

  转移形容词与中心语临时组合,其搭配有悖语言规范,是作者在调遣词语上的一种主观随意的“拉郎配”,只要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的搭配在逻辑语义深层结构中合情合理,一切属于人、动物、具体和抽象事物的形容词修饰语都可临时相互借用。

  1、移人于物,说明人的修饰语移用于说明事物,即把人类的性状移属于非人的或无知的事物使事物或概论带上人的情感,这是常见的用法。

  ⑴Before him there are still three weary miles

  在他前面仍有三英里令人厌倦的'路程。

  Weary本是指he,作者一反常规移来修饰mile配不当,却使语言简洁生动,意蕴丰富.

  ⑵ “Don’t worry, son, we will show them a few tricks.” Darrow had whispered throwing a reassuring arm round my shoulder as we were waiting for the court to open.

  “别担心,孩子,我们将给他们看些把戏,”我们等候开庭的时候,达罗搂着我的肩膀,低声对我说,叫我不要担心。

  Reassuring属于描写人的表述词语移来描写人体的一部分,说明某种行为动作,使之带上人的情感。

  2、 移物于人,即把说明事物的属性移用来说明人或人的行为

  ⑶He is not an easy writer .

  他是一个作品很难读懂的作家。

  easy本来用于说明事物,即修饰作品而不是作家,作者在此移用来修饰人 writer ,an easy writer等于 a writer whose works are easy to read(作品易懂的作家)

  3、移甲物于乙物,即将原描写甲事物的表述词语移来描写与之相关联的乙事物或某一概念。

  ⑷Darrow walked slowly round the baking court.

  达罗绕着那气氛紧张、异常闷热的法庭踱着步。

  Baking 本来是指烤面包,可以想象一下靠面包时的情景,所以作者在此移来说明另一具体事物court,生动的描述了法庭在审理这场震惊世界的审判时紧张而闷热的气氛。

  三、移就形容词与中心语的关系及其翻译

  移就格简洁凝炼,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然而作为一种超常规搭配的语言变异现象,含有移就格的句子如何准确理解,如何翻译得恰到好处,往往使人颇感踌躇。翻译时,首先要弄清移就形容词与中心语之间的关系。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的语义关系相当复杂,因此,译者只有从深层结构角度对其分析,才能准确传达原文内涵。常见语义关系可归纳如下:

  1、 修饰关系

  语义为修饰关系的转移形容词一般可以直接译成汉语,并保留移就手法,我国读者获得相通的感受。

  ⑸This is a credulous age, and the burden of knowledge which we now have to carry is partly responsible.

  这是一个轻信的时代,究其原由,部分在于如今我们必须掌握的知识实在太多。


 1 2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