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论文范文
26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抑郁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凡事缺乏兴趣、感到前途悲观失望,可伴有失眠及身体不适感。自我评价低,常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严重抑郁者倍感悲观绝望,甚至有自杀观念及行为。抑郁使医学生身心受到影响,生活质量降低,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研究表明,通过实施医学心理学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医学生的抑郁水平显著降低,说明该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的消极情绪有所改善,心态更加积极向上。

  人际信任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互动对象的言语或承诺的可信度具有一种概括化的期望4。表现为一方能否大致预测另一方的特定行为及其对方是否可依靠、可信赖。

  研究表明,人际信任对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较高水平的人际信任可以使个体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建立长久稳固的人际关系,从而使青少年更好地发展。因此,国外心理学家在制定心理健康标准时一致认为,人际关系是评定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通过实施医学心理学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安全感,在人际交往中更容易获得社会支持。

  对医学心理学课程授课前后学生心理状况的比较表明,医学心理学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抑郁和焦虑水平显著降低,人际信任感显著提高。说明经过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实施心理训练和辅导,实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后,学生的消极情绪有所缓解,不良认知得以调整,不当行为得以矫正,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和信任感。因此,将医学心理学课堂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改善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一套省时、高效、有效、速效的创新教学模式,为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心理学教学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医学心理学论文11

  现代医学模式已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就要求培养的医学生除了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外,还应该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人文素质。传统的医学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种简单的教学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不能够有效维护人类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对健康进行了新的定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适应社会和道德健康。而医学心理学是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是有效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在医学与心理学之间架起的桥梁。因此,医学心理学的教育也逐渐受到各大医学院校的重视。医学心理学教育融入现代医学模式是不可缺少的。

  1 医学心理学教育现状

  1.1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重视程度不足

  专科医学生的学制是三年,对于医学生来讲很多人文素质课,包括医学心理学的课程设置及教学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大部分的课程设置均偏向于专业课,忽视了目前社会潜在压力下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虽然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作出了大量的努力,开设了医学心理学课程、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机构等,但其程度远远不够,不能深入大学生的内心。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医学生存在人际交往障碍、情绪控制力差、生理成熟与心理不协调、社会适应能力差等心理问题。在现代医学模式下,医学心理学的教学目标不清晰,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2医学心理学教育渗透不足,内容偏离

  医学心理学是让学生懂得在临床医学实践中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换句话说,学习的目的就是服务于临床。而目前大部分的授课教师均是心理教师,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只注重心理学的教育,而医学内容渗透较少,不能很好的结合临床,导致学生不能将心理学熟练运用到医学当中,这使得医学心理学理论知识抽象难懂,学生学习时重应试而轻临床,达不到医学心理学的教育要求。

  种种迹象表明医学心理学教育并没有融人现代医学模式,其课程定位应该是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更好的服务岗位工作,实现心理学和医学的对接。

  2 医学心理学教育融入现代医学模式

  2.1明确医学心理学教学定位,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

  针对医学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及特点,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在前期阶段,激发学生个体心理活动,使之对心理学的基本规律有所了解,形成心理学的思维方式,学会掌握不同情绪的识别及干预。在这个阶段对大学生自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融入大学生活,应对压力和挫折都有帮助。后期阶段,就要将医学的内容逐步引入心理学的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测试、心理干预、心理治疗等。重点要让学生掌握医生和患者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应当与临床课程交替安排讲授。心理教师也要对临床知识进行一定的渗透,将心理学与医学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有利于学生对医学心理学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切实解决各种心理问题。

首页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